WIXOO

Digest

3个月新人,如何写出60篇高质量原创公众号文章?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 18/09/19 来源 来自网络

QQ截图20180726110752.png

作者:二莲

来源:鸟哥笔记(niaoge8)

说到 6 月份让新媒体小编们“慌得一批”的大事件,那非ios版微信公众号阅读大改版莫属了。

这次改版后,对文章的质量和原创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热衷用夸张的标题博人眼球的、热衷转载的公众号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那么,作为新媒体小编,尤其是刚进入运营行业的新人,以及刚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小编来说,如何能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并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呢?

今天我将复盘自己入行 3 个月以来的经历,和大家一同探讨这个话题。

一、复盘内容和目标回顾

先说背景,B2B公司,教育行业,目标用户为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新进入教育行业领域, 3 个月后2- 3 篇/周原创文章。

3个月新人,如何写出60篇高质量原创公众号文章?

多篇文章被教育行业类头部咨询类网站和其他公众号转载,为10- 20 位教育机构人员提供咨询。

二、第一阶段: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刚进入一个行业,首先第一步就是快速了解这个行业。如何快速了解行业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渠道:

(1)2- 3 个行业资讯类网站:

多数行业会有对应的资讯类网站,如教育类:芥末堆、鲸媒体、多知网。互联网科技类: 36 氪、亿欧网等。

这些资讯网站可以让你快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从宏观层面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

(2)关注定位相同的公众号至少 5 个,包括竞品的公众号:

了解和你定位相同的公众号的内容偏向、内容喜好是什么,有助于帮助你了解目前行业的现状。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微小宝”“新榜”这类公众号排行网站去搜寻,也可以直接询问同事我们的竞品名称,还可以在行业资讯网站中找到定位相同的公众号。

3个月新人,如何写出60篇高质量原创公众号文章?

(3)加100- 200 个目标用户,通过用户调查或用户的朋友圈来了解行业现状。

通过用户调查,可以最快的了解到行业用户的痛点是什么;通过目标用户的朋友圈,可以直接了解到目标用户最关心什么。

(比如,我加了几十个用户的微信之后,发现很多教育机构的人员会在朋友圈发一些课程裂变的海报,但是海报做得都很不标准。于是,我写了一篇关于裂变海报如何设计的文章,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目标用户从哪里来呢?可以从自己的社群里来,也可以直接去竞品的群里加,这里推荐一个批量加群好友的软件,叫wetool,可以尝试使用。

(4)参加行业大咖的课程分享,结识行业大咖;

了解一个行业最透彻的方法就是去听行业大咖的分享,行业大咖往往具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对于行业的看法也会更为深刻。
 

 

像我们每周会邀请行业大咖来自己的平台进行授课,我会负责将每一次课程进行文字整理。在文字整理的过程中,我会反复去听和琢磨大咖的话。通常整理一篇文章,对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5)参加竞品的课程,试用竞品的产品,对比自己的产品,做竞品分析。

了解竞品,就是了解自己。找到竞品和自己产品的优劣势,对于了解细分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三、第二阶段:了解公众号和你的用户,从模仿开始

了解了外部环境之后,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内部情况,并且开始勇敢尝试。

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公众号是为了做品牌宣传,有的公众号是为了实现内容变现,也有的是为了吸引目标用户,达到售卖产品的目的。

首先你要确认公司公众号的运营目的是什么,初步判断或确认目标用户是谁。这个问题最好是能够和公司的领导进行提前的沟通,像我们公众号的目的,就是通过干货内容吸引目标用户,获取销售线索,达成销售目的。

确定运营目标后,你要开始了解你的用户的内容喜好。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

第一种,通过前期文章的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将往期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打开率、评论量进行对比,分别找出其中阅读量、点赞量、打开率等最高的文章,查看文章的类型、内容、形式等,分析目标用户的内容喜好;

第二种,通过用户调查:

用户调查应该是贯穿整个运营的过程的,所以,用户调查最好是能够根据公众号所处的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用户调查。

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公众号、社群、个人号用户调查的方式,调查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版块、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喜欢什么时间段观看公众号内容、有哪些内容需求、对现在公众号内容有哪些不满?了解用户的内容喜好。

外部和内容环境都了解清楚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开始尝试!!!

基于用户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用户喜好的内容类型、文风、需求有一定程度的把控。前期开始写的时候最好是从“模仿”开始。

这里的模仿不是指去抄袭、洗稿,而是指从文章的结构、标题类型、内容偏好等各方面去模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相同定位的公众号,或者自己的公众号做的很好,可以模仿自己的公众号。

文章结构方面:比如看最近大号的文章中盘点型的文章比较多,阅读量和评论量都比较多,就可以模仿去写一篇盘点型的文章;

标题类型方面:这里指的是,平时在看到好的标题的时候,就把它记在电脑上;下次要写标题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标题,有没有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套用的,比如之前很火的“第一批 90 后已经XX了”“XX慌得一批”等等;

内容偏好方面:我会持续关注定位相同的大号的每篇文章,看他最近的选题方向和内容偏好,作为自己查漏补缺的方向。

快速尝试、快速反馈,然后去优化,再尝试,形成一个三角闭环,完成打造内容的第一步。

四、第三阶段:找到差异化定位,丰富软实力

其实,很多运营新人都会遇到前期公众号运营的效果不好、几乎没有原创内容、内容与其他公众号同质化严重的窘境。

包括我们也是一样的,前期的文章几乎都是转载而来,而且内容和其他公众号无区别,整体阅读量都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去操作呢?

一方面寻找与其他公众号的差异化(主要从选题方向),一方面从标题、头图、设置关键词等方面丰富自己的“软实力”。

1、选题差异化:

以我们的公众号为例,在我对相同定位的公众号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的内容选题偏向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于是对比后,我选择的选题方向为:

3个月新人,如何写出60篇高质量原创公众号文章?

同时,根据对文章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的对比,可以看到,有热点型的文章阅读量是最高的,接下来是有品牌和名人背书(课程干货也是名人背书)的文章会更受用户的欢迎,这样,对后期的选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个月新人,如何写出60篇高质量原创公众号文章?

所以,选题的差异化能够让你区别于其他公众号,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2、标题和头图:

标题和头图的质量直接决定用户是否打开公众号文章。尤其是改版之后,标题和头图的影响更大。

在标题写作上,我通常会采用以下几个套路:

(1)突出数据,强烈对比;

如:这家小机构 3 个月抖音 250 万粉丝,3. 5 亿次曝光,到底做对了什么?

(2)结合热点;

如:微信大改版,教育机构新媒体招生的 4 个挑战和 3 个机会

(3)采用名人/品牌背书:

如:继新东方后,好未来也遭浑水做空!看六年前,老大哥新东方是如何机智应对的?

(4)抓住用户痛点:

如:从学而思看,为什么大多数中小培训机构都做不大?

(5)提供实用干货:

如:这里有裂变海报设计的 3 种套路、 20 个儿童节、暑期招生海报模板等你来领取!

(6)情感共鸣:

如:在培训机构工作是什么体验?

起标题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的去尝试,见到好的标题可以收藏起来,下次可以尝试用这样的结构来起。而且,强烈建议每次起标题的数目不少于 5 个,然后让用户或者同事从中选取。

在头图制作上,根据公众号的调性不同方法有所不同。

本身是教育类,我会选择偏向简洁的风格,颜色方面大部分会选择与公司logo颜色相同的蓝色调,也会根据文章的类型稍加修改。

我通常使用的工具是“创客贴”,可以自己用白板设计,也可以直接使用其模板。

3、设置关键词:

设置关键词可以让用户增加关注,其中,设置关键词的时机非常重要,如:

我们每期课程的文字整理版,我们会在文末将课程的PPT、回放链接、资源等都设置关键词,这样,用户更愿意去回复;

像之前有一篇文章是关于父亲节如何借势的,我会整理父亲节相关的海报,用关键词回复,效果也不错。

因此,回复关键词就是要提供给用户最需要的,最想要的。

五、遇到的问题

(1)用户只阅读文章,很少主动转发,让用户自动转发的点没有找到;

反思:一方面去做用户调查,和用户沟通什么样的文章会愿意转发;另一方面,可以从选题的角度出发,选择有争议性、热点型的选题,并多关注大号是如何让用户转发的,多尝试。

(2)行业深度思考方面欠缺:

反思:深度是需要积累的,需要不断的积累,多听行业大咖的分享,和大咖交流,并深度思考问题。

(3)文章的阅读量相较大号来说差距还较大;

反思:一方面需要不断的从内容方面入手改进,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用户增长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4)如何将品牌植入到文章中,吸引更多的转化:

反思:在选题方面做更多尝试,将品牌与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比如职场和打印机结合,可以是:职场里不做重复工作的打印机,而要做不断改变的发电机。

六、总结

1、原创能力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行业,掌握方法,才能写出有质量的原创文章;

2、用户调查是核心,了解你的用户,知道你的用户需要什么,给你用户想要的;

3、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只有不断的去看你的竞品在做什么,做出与他们不同的东西来,才能与竞品产生竞争力;

4、不断学习,保护好奇心。好奇心不可缺少,要紧跟大家的脚步,只有跟紧了,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机会。


原文出处:广漠传播 上海网站建设 (http://www.greatmo.com/works/website/promotion/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