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闹市曾有两座“山”,是城市名字“番禺”的来源,现在如何?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州,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一座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城市。但其实,广州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的广州,远离中原,商贸繁华。根据记载,广州这个名字是在三国的东吴时期才出现,在这之前,广州曾以“番禺”、“兴王府”……等等的名字存在着。其中,“番禺”这个名字并不是指今天的番禺区,而是指古时候整个广州城统称,为什么会以“番禺”为过去的广州城命名呢?为了找寻答案,珊珊三丫头除了搜寻过相关的资料,并依着资料在广州越秀区闹市中心寻找答案。
在亿万年来,因为地壳的运动,海陆的变化,珠江三角洲曾发生过多次的海进海退,后来有了人类活动的几千年历史中,广州大部的地方仍是一片东茫茫大海。又经过了许多许多年,海水渐渐退去,冒出来的海岛连成了陆地,但这时的广州还是一座"水城",除了有许多江河湖沼之外,还有许多台地高岗,其中包括两座现在已很少人知道的“番山和禺山”。到了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忘记岭南这块当年的“荒蛮”之地,派五十万秦军来攻打岭南,开始时出师不利。后来,由任嚣继任主将,在公元214年平定岭南,完成了平定岭南的大业,并在广州设立了南海郡。之后,任嚣和这五十万的秦军留在了岭南,繁衍生息,任嚣依着番山和禺山,临江修筑了 “任嚣城”,也从这时开始,广州开始了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
公元前208年,也是陈胜吴广起义后第二年,任嚣病逝,由赵佗继任,建立了南越国,在原来“任嚣城”的基础上,继续在番山和禺山,拓建城池,史称为"赵佗城"。近年来经过考古,陆陆续续发现了南越王宫遗址、木构水闸遗址、造船工地遗址等等历史遗址,这些都是当年番山与禺山存在的见证。那么,番山与禺山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现状如何?
关于禺山,是在今天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珊珊三丫头曾依着记载,在这些地方寻访过,周边已是广州北京路商圈的组成部分,变成闹市中一部分,完全看不出“山”或“山丘”的痕迹,禺山可以说是荡涤殆尽。公元917年,南汉的刘岩在原来“任嚣城”和“赵佗城”的基础上,参照唐朝长安扩建,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别苑,禺山就是在这时期几乎被削平了,今天保留一条名为"禺山路"街道,告诉人们“禺山”曾经在这座城市中曾经存在。
关于番山,珊珊三丫头曾到过广州文德北路孙中山文献馆内,找到了番山最后留下的一个小山丘。根据搜集的资料,南汉的刘岩修筑宫殿别苑时削平了禺山,但番山留下了一个山丘,还在山上积石为洞,这个洞开始时称为朝元洞,后改名清虚洞,成为当时南汉皇帝游乐宫苑。在孙中山文献馆的主体建筑后,我见到了番山仅余的一个小山丘及“番山亭”。
番山仅余的小山丘现在是一个明显高出地面的大土坡,现在的小山丘上种了许多植物,山丘的中间一条阶梯直接通向坡顶。在坡顶,还看到一座翻新过的“番山亭”。番山亭的旁边有一碑刻,记载着这里就是古老的番山残丘。在宋代时,这里建筑了九思亭,后来改名“番山亭”,历朝历代修葺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已颇具规模,这里还曾一度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的“番山云气”。只是现在这里周边已是密密麻麻的建筑群,很难再把这里与“羊城八景”联想在一起,这里的历史意义更明显,它见证着广州的二千几年的沧桑和发展。
从“任嚣城”到“赵佗城”,都是依番山与禺山筑城的情况,可以推断番山和禺山在古时候是相连着的,是在纵横的江河湖沼间两个突起的“高岗”,在广州筑城的时候,番山和禺山是广州的屏障,守卫着当年的广州城,所以广州当时的名字就取自这两山,名为番禺。
那么,你了解广州曾称为“番禺”的历史吗?你知道为什么古代整个广州称为“番禺”吗?如今在番山与禺山中,只留下番山的一个小山丘和一座纪念亭子,你会选择来参观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图文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