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惊艳之美
美丽的新疆赛里木湖,2004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风景名胜区。美丽的新疆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中的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集湖泊、草原、森林、高山、雪山、珍禽於一体,湖面海拔2073米,湖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约90米深,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高山湖泊。她距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博乐市约90公里。
“西来之异景,世外之灵镶”
美丽神奇的赛里木湖,山色如卷、湖光如仙境、彩云似嫦娥、四溢飘香的金花赛西施,风吹草低见牛羊,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尤如镶嵌在古丝绸之路312国道和亚欧大陆桥钢铁运输线上一颗永远闪烁的明珠,吸引着国内外踏春的靓妹乐开怀,旅游的人们兴致浓,文人墨客做诗篇,采风创作的摄影家们情不自禁......
凡来过赛里木湖、旅游,观光、采风创作的人们,无不流漣往返,赛里木湖春天的美丽,沉醉于花香、水甜、人杰地灵的回味之中。
随着赛里木湖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的开发,以及312国道,奎屯--赛里木湖—霍尔果斯高等级公路的贯通以及精河至霍尔果斯口岸铁路的即将通车,赛里木湖将以她阿娜多姿的美丽,张开双臂亲吻,拥抱前来摄影创作的国内外影友们。
我是一九七零年六月六日初涉美丽的新疆赛里木湖,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沐浴着晨曦的赛里木湖如痴如醉,满山遍野的金花,被微风吹拂着,不停地向我频频点头鞠躬,好似在说:“解放军同志您好!欢迎光临这片美丽神奇的地方,请接授(赛里木湖)的亲吻!任凭您把赛里木湖的美景往相机里装”。这一吻,就是三十八年的情缘。每年的五月底至六月初,是与赛里木湖共婵娟的良辰吉日。我拍摄的((赛里木湖之春))那幅优秀摄影作品,先后被((中国.博尔塔拉画册))作为封面、入选((亚欧大陆桥风情摄影艺术展))、((中国名人摄影集))、被((中国摄影))刊登在一九九九年第三期上,后又被两家知名企业以数万元终身租用。值得欣慰的是影展主委在观看((亚欧大陆风情摄影艺术展))时说:“((赛里木湖之春))摄影作品出自基层摄影工作者之手,无论是构图,还是用光,都显的出手不凡,是草原风光类涵盖春的信息最全面的摄影作品。((赛里木湖之春))这幅优秀级摄影作品,其所以被人们认可,赞赏、并能提供给企业作广告宣传,充分显现了我对赛里木湖的深厚情感和熟知,所以作品给人以静溢、和谐、充满诗意情韵之美,景与神会、画面中的圣湖、蓝天衬着白云、远山的雪景、翠松、绿色宁静的草原、满山遍野盛开的金花、吃饱喝足了的牛群,休闲、自得的漫步在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倒映粼粼晃动在湖水面上,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画卷,观后使人心灵顿然纯洁崇尚,超越尘器、万念释然、以极其纯净的胸襟领悟世界和人生。记得按下快门后,我激动的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兴奋的直晃照相机,并叩拜苍天和大地赐给的良机 。 ((赛里木湖之春))这幅摄影作品是我摄影生涯中的代表作、成功之作,价值之作,陈长芬称之为百里挑一的风光片;李元称之为理解与感悟的混血儿;韩吉仁老总称之为现代集束炸弹式的风光片。
摄影名家们的点评是对我继续赛里木湖摄影创作的鞭策和指导。((赛里木湖之春))这幅片子是我用心灵触摸自然美的结晶,作品不仅仅是再现了自然,更要重的是创造了自然美,还揭示了自然非凡的个性与思想,抒发了人们与大自然千丝万缕的情感依恋。

赛里木湖畔山花烂漫

赛里木湖之春

开放在赛里木湖畔的大黄花

七十年代初的赛里木湖之春

数百群羊群转场赛里木湖

如诗如画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之夏

赛里木湖迎朝霞

赛里木湖迎朝霞

赛里木湖南岸科古尔琴山顶峰的翠松

2007年的赛里木湖之春

传说中成吉思汗西征途经赛里木湖曾经扎帐点将的地方












博尔塔拉蒙古概况
中国西部第一门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或博尔塔拉),位于新疆西北部,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全州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9个团场。全州总人口47.29万人(含兵团农五师),有35个民族,超过万人的有蒙、汉、维、哈、回等五个民族,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博尔塔拉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现在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312国道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境内公路亦纵横交错。铁路东起中国的连云港,经博州境内的阿拉山口西至荷兰的鹿特丹。对内有广阔的内陆腹地;西出有中亚和欧洲庞大的市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历史沿革
“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曾为塞种人的游牧地。
西汉初,博尔塔拉相继为月氏、匈奴、乌孙等的游牧地。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派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博尔塔拉归其节制。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博尔塔拉为其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博尔塔拉为柔然、悦般的活动区域。西魏至隋,为西突厥占据。隋开皇四年(584年),西突厥归属隋朝政府,博尔塔拉一带自此又隶属中央政府。到了唐代,在此设“双河”都督府,博尔塔拉才以“双河”的名字出现于史册。公元1124年,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葛逻禄遂隶西辽,并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籍中称作“不刺”)。汉族随契丹人西迁进入博尔塔拉。
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瓦剌人进入博尔塔拉游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征服阿拉套山的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准噶尔部所有。
1644年清朝中央政权建立。此时,瓦刺部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史称厄鲁特四部或卫拉特四部。1671年之后,准噶尔贵族内部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内战持续不断。至1758年,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七十余年,最后平定了准噶尔上层贵族的地方割据势力,继而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西域。
1762--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从张家口征调2000名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其中1800名携眷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赛里木湖一带。1771年,年轻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之众,不畏艰辛、义无反顾地东归祖国。在沙俄围追堵截下,只有七万多人回到祖国。其西路默门图一旗约四百户三千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 清朝统一后,于1762年在惠远设“伊犁将军府”统辖除阿尔泰地区以外的整个新疆军事和行政事务。同年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在大河沿、大营盘、小营盘等地派兵驻防,在固尔图、托多克(托托)、精河、托里、五台、四台、三台等地设军台、营塘,并在博尔塔拉一些要害地界和国境线上还陆续设置了21所卡伦(哨所),保卫边境。
1913年—1942年(民国2年—31年),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相继设立,博尔塔拉三县建制始成。
1944年9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爆发。同年冬,博尔塔拉各民族响应三区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驻精河、博乐两县。新中国的成立,使博尔塔拉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53年9月至1954年2月,博乐、精河和温泉三县相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推选了出席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
http://dp.pconline.com.cn/photoblog/jsp/fore/public/tourScenicSpot.jsp?id=689&isAre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