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挎斗万里行--以一张在24年前布宫门口的照片拉开帷幕!
24年前也就是1986年元月的一个深夜,
窗外北风呼啸,
前夫张突发奇想:
要骑摩托车去旅行!
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人这么旅行,
大家对西藏的了解也少得可怜,
我当时觉得他一定疯了,
经过和疯子的不断讨论,
一个大胆的计划出炉了,
骑我们当时的铃木100去旅行,
后来我们的一位美国朋友-何听说了计划,
坚决要求加入,
于是我们卖掉2抡摩托,
一起买了辆长江750三轮挎斗摩托车,
新车是7500元买的 ,
出发的时候车子行驶了不到2000公里,
张向单位请了3个月的假,
我辞去了工作,
因为没有旅费,
由何出面,
在他家里办了一个只有一天的画展,
何请来一些喜欢画的人,
卖掉了张的几幅画,
筹足了旅费。
那天何把自己的头发胡子和眉毛啥的都染成黑色,
染完我们都快笑死了,
他特像橱窗里的服装模特,
可惜没有拍下那天的照片。
出发前一天我带着1000块钱,
出门买相机,
之前我们没有相机,
我不懂也不会买,
很巧在街上遇到我的一个朋友,
在他的指点下买了美能达x300,
加上背带正好1000元。
一辆摩托车坐三个人,
还要带3个大睡袋,
睡袋和羽绒服都是羽绒服厂赞助我们的,
因为据说是厂长的弟弟去美国是朋友给做的担保,
睡袋的很大,
帐篷瓦斯炉还有一些装备,
是何飞到香港采购的,
为了能过带上足够的汽油,
请人在摩托车中间加了一个1.7米长的副油箱,
由于没有听说过高反,
我们只带了感冒药和治拉肚子啥的药,
最多是带上了一些蜂王浆胶囊,
出发那天我们整整装了一天车,
东西太多车太小,
我坐在跨斗里,
脚下放着东西,
怀里也抱着东西。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那会儿出门可不像现在带那多东西,
我们带了3个羽绒睡袋,
带了锅和瓦斯气炉子少量衣服,
帐篷和一些简单的药,
居然还带了油画颜料呢。
张在山西运城插队,
所以我们还特意拐到他当年插队的村子看看。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村子里的那条路还是很泥泞。
老乡还是那么纯朴。
生活还是挺贫困。
老乡们说,
当年插队的知青很少有人回来看看的,
所以我们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当时平遥是个很古朴的小县城。
他们俩男的轮流开车,
我没有驾照也没开过车,
其实张只有2轮摩托车驾照,
当年驾照是个小红本儿,
上边有很多车的种类,
那个上边儿有章说明那个是你的准驾车型,
出发前他在自己画了一个章,
结果他画错了,
画在方向盘式三轮一格里,
方向盘式摩托车是一种叫581的三轮机动车,
无奈,他只好在手柄式三轮摩托一格里再画一个章,
小红本本我保存了很久,
前不久才还给前夫。
我们每天早晨都要装车很久,
因为东西实在太多车太小,
一般都会走到深夜才住下,
很多城市我们都是11、12点进城,有些更晚才能住下,
这样也好,夜深了人少,
何就不会暴露,
也不知道何用得什么染发剂,
一路上他每次洗头都掉色,
没到拉萨就已经露出了他亚麻色头发的真面目。
86年外国人去很多小县城必须得到批准才行,
还有很多地方根本不对外国人开放,
但因为我们路上要经过的地方太多,
何就没有去申请签证,
加上他是个记者,
所以带着他旅行是很危险的事儿,
出发前他把头发眉毛睫毛等染成黑色,
就是为了一旦遇到检查,
就说何是新疆人,
我们去了山西芮城永乐宫看壁画,
遇到警察要查何的护照,
一旦事情败露,
我们是要被抓起来的,
所以我们吓得飞快的逃了,
从芮城附近的渡口过黄河。
出发前我配了一副眼镜,
是婆婆找的认识人,
配了一副非常高档的镜子送给我,
不知道为啥我戴着走路觉得地面是斜的,
于是多数时间就不怎么戴,
在我第一次乘渡船上厕所的时候,
掉进了黄河!
何的中文说的很好,看就不行了,所以有些说明书啥的还得翻译给他听。
80年代住宿登记还是挺严格的,
长途旅行中为了安全,
我们仨人都是住一间房,
这样就不需要他登记了,
否则这个假新疆人早就穿帮了。
当年的秦岭路很窄,车子通过要听从指挥,
放完一边的车再放另外一边的车,
我们到达秦岭时已经是黄昏,
只见一个树干做的路障,但不见人把守,
我们就打开路障上山了,
走了一段之后,天完全黑了,
之间山上一串车灯由远而近,
一大队卡车迎面而来,速度飞快,
仔细看去:原来是大解放拉着山上粗大的原木,
因为是单行线,所以司机们开得飞快,
我们吓得连忙停在路边等运木材卡车先过,
等我们到达山顶时已经是夜里11点钟,住宿山顶。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第二天早晨下山时,车子怎么也发动不了,
挂上档沿着下坡遛都不能着车,
挂了档溜车都不能着车,
只好空挡滑下秦岭主峰,
因为当时秦岭上很荒芜,
没有人会帮助我们修车,
好在三轮摩托的刹车还有个类似自行车闸的手闸,
大约滑到一多半的地方,
有个招待所,
我们住了进去,
招待所附近有个地方能修车,
在那儿我们修好了车。
因为是驾车旅行,又因为走走停停,
所以我们三人都没有高反,
那天我们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
在山顶停车拍照,
我忽然发现不远处,盛开着很多黄色的鲜花,
我飞快的跑过去,采了一大把,
花朵的形状很像郁金香,比郁金香花朵大。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路上遇到藏民盖房,场面很宏大,
也非常的快乐,就像过节一样。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当年的川藏路,和去年我走的川藏路貌似就不是一条路,
天壤之别啊,有了巨大巨大的变化!
四川夹江五颜六色的泡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路过峨眉山,我们住了一周时间,
住在刚上山不久的中锋寺,
一座漂亮的寺庙,
当时客人只有我们三人,
中午在寺庙边上的树林里拉上吊床,
非常惬意的睡个午觉。
我在门外的那片小树林里,拴上吊床睡午觉。
登峨眉山时看到那么胖的一个人,居然让背夫背他走。
虽然出发时是一辆崭新的三轮跨子,
可它的质量实在不能恭维,
几乎每天都要修车,
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断。
最可怕的一次是在雀儿山上,
车子不着了,我们要挂档推着它,
何负责掌握车,我和张推车,
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推车啊,
那叫一个喘,
后来他们教会我开车,
再遇到类似情况,由我来掌舵,
大大的降低了我的劳动强度。
在峨眉山顶小歇的背夫
这张照片有个故事,
话说前一天走到很晚没有住处,
于是就借住在道班了,
第二天早晨我觉得穿着的绒衣袖子处瘙痒难忍,
翻开一看手腕儿上起了一片片红色疙瘩,
估计是道班的跳蚤潜伏在我的绒衣上了,
无奈只得丢掉了绒衣,
当年出门没带几件衣服,
扔掉了绒衣我还是听心疼的。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哥俩望着滚滚河水发呆!
本来想从这里拐去九寨沟的,
结果走到碧口就实在因修路走不了了,
只能原路退回。
貌似这是在四川剑阁的。
半夜里进剑阁县,
街上一片寂静,
敲开一家小店住下,
床单脏成灰色感觉是油腻腻的,
一张床0.8元人民币!
那一夜我感觉自己是漂浮在床上睡的,
因为太太太脏了!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清早,钻出帐篷,看到了过河的牛们,
进入藏区后我们连续很多天露营,
我记得大约有半个月都是露营吧,
平时也就是洗下脸,
有一次我实在觉得头发太脏了,
于是就在这条河里洗了头,
河水通常都是高山的雪水化了流下来,
虽然当时已经是6月,
但水仍然拔凉拔凉的,
洗完头,我的头都木了。
德格印经院
路上经过了很多高山,
有些照片我扫描后补上,
路上还遇到很多被冲坏的路,
摩托车的通过性还是差,
这样的路它走起来很费力。
我们在然乌湖附近露营了,
何对然乌湖的评价:和瑞士的风景太像了!
我很清楚的记得,
那天晚饭是火腿罐头煮挂面,
每个人都喝了白酒,
听着远处的狗叫,
看着天上的繁星,
心里是从没有过的宁静!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这里要着重说说川藏路上的天线-通麦,
到达通麦附近的小村子时天正下着小雨,
我们借宿在一家四川老板开得小食铺里,
吃饭时老板告诉我们:
这个地方一怕天天下雨,因为会引发山洪,
二怕天天大太阳,因为会晒化雪山上的雪,
引发泥石流,
老板还说:泥石流如果把路堵了,
你们千万要注意看着,
如果再有泥石流过来,
别管东西快往高处跑,
去年有辆卡车拉得都是彩电,
泥石流来了把整个卡车都打到河里去.......
夜里我们睡在小食铺的地上,
听着雨滴不停的打在铁皮屋顶上,
附近的狗不断在叫,
想着老板说过的话,
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当年通麦的公路路基非常低,
就在河的附近,
所以山洪一大就会冲毁道路。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
吃过老板给做的早餐,
老板和周围的村民站在小食铺门前送我们,
看着他们挥手告别的凝重表情,
我当时觉得自己大概不会活着走过天险通麦,
怀着沉重的心情上路了。
要通过最危险的路段大约有8公里,
大部分是上坡,因为夜里下雨,
路边的山体很多都塌下来,
这时摩托车又不愿走了,
我们仨人只好下来,
挂一档推着摩托车上山,
一边走一边等着推土机把前边路上的落石和土推开,
我当时害怕的要命,
特别希望立刻离开这段险路,
当终于走过这段路的时候,
我觉得自己就像重新活过一次,
那份轻松和欣喜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我们过完险路到达了河边,但是桥已经被水冲毁,
前边过去的车给道班工人钱,工人们修了一座临时桥,
那车过去后工人拆掉几根木头,后来的车想过还得付钱,
我们的车小,给道班工人200元(貌似是的),
请他们把摩托车抬过去,
抬车过河的时候,张一不小心掉进河水,
虽然他水性很好,转眼湍急的水流就把他冲出去好远,
何当时立即跳入水里,帮他爬上岸来。
照片里那群拉绳子的人相互不认识,
都是被河水拦住的司机和路人,
大家想帮着翻在河里的卡车司机把车拉正了,
事实证明:不可行,
拉车的时候气氛热烈,
大家好像是一家人似的。
很多次在路边小食店吃饭,
有次我看到老板正洗碗,
不夸张的说那盆水都快拉粘了很稠,
颜色和咱们在北京洗抹布的水差不多,
洗完就直接给我们用了,
已经饿了一路,
哪还管那么多呢,
拿过来照用。
进拉萨前有好长一段搓板路,记得足有几十公里吧,
路上是深深的浮土,车一过能见度立马只有十几米了,
每次车过去我都用手捂住头盔下边,尽量少吃些土,
后来习惯了,我还把吃的从头盔下边塞进嘴里,
实在是饿了,
搓板路走了一段后,
我发现我右边的轮子怎么摇摇摆摆的?
停车一看,原来因为搓板路的颠簸,
轮子上的辐条断了一半儿,没办法只能停下来一根根换。
进拉萨城时已经是半夜时分,
城里很安静,大街上到处都是大狗小狗在悠闲的散步,
我的第一感觉:这个城市是属于狗的!
进城后我们找到拉萨宾馆,今天的假日酒店,
我和张每人15元一个床,其实那间屋子里有三张床呢,
外国人要收90元,差距还是很大哦,
何觉得太贵了,于是他住到“巴拉学”客栈去了,
我洗的那个澡啊,
黑水滚滚,T恤被我从红白条穿成了灰色的。
当年的布宫比现在好拍吧,
周围没人也没啥乱七八糟的规矩,
我还是喜欢朴实安静的布宫。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如今还能看到这么多补丁的门帘么?
一路上甘孜的汽油最贵
我们到达拉萨的时候,
已经是6月底,
因为张只请了3个月的假,
所以只在拉萨转了转,
更远的地方就没去,
另外也是因为侉子太爱坏,
可以不夸张的说:每天都要坏!
所以7月初我们就走青藏路往回走了。
那时青藏路路况特差,
走起来十分难受。
当然青海湖是一定要去的。
只可惜通往鸟岛的路被大水冲坏了,
大家涉水过河,
看人们紧张的样子,
你就知道水有多急了。
我穿了一条钓鱼裤过的河
86年青海湟鱼还没受到保护,
河汊子里的鱼多到一捞就能捞上一条。
这张照片忘了是集宁还是包头拍的。
再往后相机越来越少有机会拿出来,
也因为胶卷都用得差不多了,
虽然还路过西宁包头等地方,
但和前边的旅程相比,
还是太平淡无趣了,
终于在86年7月20日我们回到北京的家中。
这次旅行从4月21日起,
到7月20日结束,历时3个月,
我拍了700多张反转片,
招上了一次跳蚤,
我的鼻子脱了三次皮,
修了无数次车,
虽然我们带着何到处走,
但我们运气好,还是顺利完成了整个旅行。
最后以一张旅行前的照片结束整个讲述。
这些天好几次翻箱倒柜找我旅行时的笔记本,原本收藏的挺好,这么要用就不见了呢,
笔记上记录了每天经过的城市,还有很多当地邮局盖的章,
刚对着地图想了半天,把我能想起来的地点做了标注:出发第一天住涞源,山西省到过(后山上去的)、、、洪洞、侯马、运城、芮城后进陕西省,到过、汉中、广元,想去,走到碧口水库因为修路,道路非常难走,记得当时张开车差点翻下水库,所以放弃去,到剑阁、绵阳、、夹江、、、雅安、、、、炉霍、、德格、昌都、然乌、邦达、波密、、,后走青藏路回京,以上是我能记住到过的地名,拉萨林芝甘孜道孚康定泸定峨眉山乐山成都九寨沟九寨沟西安平遥太原五台山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