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XOO

Digest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作者:五月天的潜水季 发布时间 11/01/12 来源 五月天的潜水季

自從開始潛水以來,大家對休閒潛水的標準安全動作習以為常,像是跟潛伴做備用氣源呼吸、共生呼吸。也認為這樣子做是理所當然的事,增加潛水的安全性嘛!然而,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安全觀念是從何而來。

現在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終於揭曉,原來這些安全標準的作法是來自於Technical Diving(簡稱Tek diving,技術潛水)、洞穴潛水(cave diving)、沈船潛水(wreck diving)的安全觀念,因為這些潛水活動對於安全的需求比休閒潛水的要求還高,於是乎向極限挑戰潛水活動借用其安全觀念必定是更加確保潛水活動的安全性。

來看一下我看到的這篇文章,提到哪些安全觀念是跟這些極限潛水運動借用的。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八爪魚調節器
休閒潛水員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只用一條二級頭(a second stage)潛水,潛水員也一定得學會如何跟潛伴在空氣耗竭的情況下,共用這唯一的氣源呼吸。剛開始,似乎也進行的還沒啥問題,一直到洞穴潛水的技術潛水員發現在洞穴裡要共用這唯一的氣源,而且還要能夠安全的出水面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在狹窄的洞穴裡常會卡住,甚至要脫掉潛水裝備,為了增加安全與便利,就增加了另外一條二級頭做為備用氣源。不然,你一口,我一口,雖然增加革命情感,但卻增加性命交關的緊張風險。多了一條備用二級頭,不僅革命情感不變,安全更加分。

不久之後,休閒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也借用了這樣的觀念,多了一條備用氣源二級頭。學習動作也從與潛伴(buddy breathe)的共生呼吸,也就是使用唯一的氣源呼吸,又增加了一項備用氣源呼吸(alterate air source)。因為增加了一根備用二級頭,讓裝在氣瓶上的調節器看起來就像是章魚,所以英文戲稱為octopus(八爪魚)。


BCDD- ring

D型環與固定環扣

潛水重裝上,除了有 D型環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可以固定潛水配件的固定環扣裝置。現在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不過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出現了。這段歷史是來自於技術潛水活動的情境,在大深度之下,空氣耗盡的速度更快,氮醉(narcosis)會讓思緒及行動變慢,能夠迅速拿到某項配件(例如潛水刀),協助脫離某種危險情境可能就是生死之間的差異。同時,這些固定環扣還能將裝備僅扣在身上,保持身上裝備的流線型,不僅能夠輕鬆移動,節省體力,還因此節省氣源,並減少裝備在沙地海床、岩石上磨損或在沈船潛水時遇到緊急情況下卡住,造成海洋生物或自己的裝備都損害。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上圖是阿生在泰國潛水時,首次練習打浮力棒的三階段。大家的阿生把浮力棒打得ㄅㄦ棒。打浮力棒得小心線繩纏繞的問題,不小心可是會被拉上去的。危險!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浮力棒

船潛時,我們都知道要在浮力棒(safety sausages)打空氣,將浮力棒打到水面上讓船家知道我們的位置,以便在我們做五米的安全停留時,船家就可以過來接我們,同時也讓其他經過的船隻知道要閃過這個水域,避免擦撞產生危險。這個安全觀念也是來自於技術潛水活動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背囊式浮力控制裝置也是技術潛水的裝備,也逐漸滲透到休閒潛水圈

背囊式的浮力控制裝置(BCD)

背囊式的BCD可稱之為有翅膀的(wing style)BCD,因為充氣之後,會在背後撐開,就像是一對翅膀。就跟所有的創新一樣,剛開始這種 wing style BCD 被嗤之以鼻,不太受歡迎,理由是容易讓你臉趴在水面,不容易後仰;洩氣也很麻煩。而事實上,就跟所有的新工具一樣,這種背囊式BCD也需要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分叉式的蛙鞋 bio-fin頂流踢法就跟傳統的蛙鞋不同,必須高頻率小幅的踢動。很多人買了 bio-fin,卻沒學到正確用法,就誤以為這種葉片分岔的蛙鞋不好用。我看到的這篇文章說:「經過練習之後,這種wing styl BCD可以讓頭部高出水面甚多,浮力控制更容易,而且淨空的前上半身讓活動更方便自由,而背心式BCD 的包圍環繞設計,使活動受限。」

據我所知,這種背囊式的BCD用法跟背心式的BCD使用方式是不一樣,穿法不一樣,前者以環扣方式將二條帶子繞過鼠谿部固定,然後再將一條繞過臀部到前方固定住;充氣方面好像也跟背心式則是一樣。據說,這樣的設計最適合需要拍照的潛水員,身體水平懸浮的效果比背心式的更好。但因為浮力控制需要更精巧的技術,只適合有經驗且浮力控制技巧不錯的潛水員使用。這種背囊式的BCD主要是用於tek diving,背二支氣瓶都沒問題,而且保持流線型。

未來的安全趨勢:超長低壓管二級頭
記得去菲律賓 Dumaguette 潛水時,就看到一位歐洲潛水客使用一條超長的低壓管二級頭。問他為何用這麼長的低壓管,在 PADI 的 Open Water教我們備用二級頭的管子比主用二 級頭長。他說:「這樣才比較安全,如果有人需要共生呼吸時(使用他的備用氣源),氣快沒的人直接拿他口中的主用,而他就用掛在脖子上短的備用,這樣不僅迅 速供氣給潛伴,而且長度也足夠讓二人保持適當的行動距離,而不會互相干擾。」不過當時並不瞭解他在說啥?一直到看到這篇文章才知道他的意思。

原來這樣的觀念又是來自技術潛水(tek diving)。
理由一:在tek diving的情況裡,潛伴若快要沒氣(receiver),通常會慌張過來直接搶走主用二級頭,因為主用二級頭比較短,二人必須貼得很近,而供氣者 (donor)必須伸手去抓固定在右手側邊的備用二級頭(octopus)給自己用。但因二人距離短,老經驗的潛水員或許還好,若也是慌張一族的,則可能沒順利拿到備用,就再去抓自己的主用搶回來,手忙腳亂,二人一起慌張。

理由二:另一個理由是二級頭通常是比較便宜的器材,以節省購買重裝備的經費,品質比較差。同時,二級頭掛在右手邊,常會在地上拖磨,甚至毀損而不自知。因此短的備用,長的主用,就可避免手忙腳亂的問題。

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tek diving的解決方式就是將主用的二級頭管子加長,而把備用固定在下巴下方的胸部位置。萬一真的遇到狀況,主用給快沒空氣的人,自己只要下巴往下,就可 將備用二級頭放入嘴中呼吸。不僅可保持有效的活動距離及呼吸效率,同時也可以避免二級頭毀損。這樣的邏輯,的確值得參考。

休閒版的Trimix
trimix 的 tri 字首是代表三種的意思,mix字根是混和之意。顧名思義,這種休閒潛水方式就是混和三種氣體的壓縮空氣。哪三種呢?氧氣、氮氣、氦氣。凡是Open Water 潛水員一定都知道,我們所呼吸的一般空氣是由21%的氧氣,跟79%的氮氣(或 78%的氮氣,1%的稀有氣體)組成。對具有高氧潛水(稱為 enriched air 或 nitrox)專長的潛水員而言,高氧潛水讓人比較能夠保留體力跟清醒的狀態,如果是以潛水活動為主的生態旅遊,晚上或其他時間就還行有餘力,做一些旅遊休閒活動。使用一般空氣的潛水之後,普遍的感受是很想睡覺,比較疲累。有失眠問題的人應該來學潛水。

所以聰明的你,一定又猜到了,trimix 空氣是來自技術潛水。是的!一點兒也沒錯。Trimix 的確是技術潛水員(tek diver,通常背四支氣瓶下水,其中就有 trimix 氣瓶)  在大深度潛水時使用,避免產生氧中毒、減少產生氮醉的機率。查了一下Wikipedia,技術潛水的 trimix 比例仍然是以 21:79 的氧氮比例為主,之間混入不同比例的氦氣。技術潛水的定義是指活動於深度超過 40 米(130英呎)的深度,而且無法直接出水面,或靠自然光導引出水面。比如說淡水/海水洞穴、沈船潛水等。在每一支潛水出水面之前,必須正確掌握浮力控制,做幾個不同階段的減壓停留時間。

相對之下,休閒潛水版的 Trimix 空氣的比例是 32%的氧氣,15%的氦氣,53%的氮氣。這樣的組成提供類似 32% 高氧潛水的免減壓時間潛水。這篇文章說,目前還鮮少有潛水電腦錶是以「休閒版的 trimix 潛水模式」為主(very few trimix capable dive computers),但是以這三種空氣比例為計算基準的 trimix 休閒潛水計畫表......則已經問世。使用休閒版 trimix 潛水的好處呢......就是人會比較有警覺性(alert),比較專注的潛伴(a more attentive dive partner,言下之意,就是專注的潛伴對你就是多一分保障),以及對潛水過程的記憶量比較多而且清楚(remember more about the dive afterwards)。看起來,跟高氧潛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密閉式循環呼吸器、相機、水中推進器,這位潛者真是善用科技,忙碌的很

循環呼吸器
英文 rebreather 在潛水界所指的就是「循環呼吸器」。它的原理就是人體呼出之氣體仍含有部分的氧氣跟二氧化碳,於是回收這氣體中的氧氣循環利用就是 rebreather 器具的功能。回收利用的結果就是氣瓶更小(a more compact tank),潛水過程更安靜,因為呼出的氣泡比較少,或幾乎沒有氣泡。換言之,魚不會被你嚇跑。據說,循環式呼吸器分為全密閉式及半密閉式二種,氣泡量當然是以後者居多。有比較深入研究或正在用的潛友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相關知識。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上圖就是濾除二氧化碳,回收氧氣再利用的裝置

循環呼吸器的發展由來也是由技術潛水員( technical divers)而來,用它來增長水底時間( maximise bottom time)並減短減壓時間(minimise decompression)。早在 1980年代末期,潛水器材製造業者將商業用的軍事用的循環呼吸器改良為適合運動潛水之用。儘管知名製造商 Ispiration 大力推廣,它並未因而風行起來。到了最近幾年,局勢似乎有些轉變。超過六款以上的型號上市,強調容易使用、安全特色、更先進的技術品質,並且讓它不再那麼「高」不可攀,讓大家都有接觸的機會。有多高呢?上網查了一下,一套賣價台幣10~15萬。可見之前,還要更高。某一期的《亞洲潛水客》似乎也有提到 rebreather 也變得比較平易近人的報導。


休閒潛水安全觀念的發展史
一些知名的品牌有……整潔風格的 Evolution 及 Ouroboros(英國牌),適合旅行的 KISS (加拿大牌),便宜而且色彩鮮豔的 Voyager (義大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