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王跃斩获2月“登火星”
:28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先后参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和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2009年提出申请参与此次实验任务,经过国内和俄罗斯的层层选拔,凭借优异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入选乘组。
王跃简历:
王跃
“火星—500”试验中方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各国确定志愿者的选拔来源和背景方面不太一样。由于参加项目较晚,选拔人员的准备时间很短,去年11月份才开始,“这个期间,我们自己进行了初步选拔,然后再送到俄罗斯接受检查和培训,时间非常紧张。因此,我们认为有航天背景的人参与的话,对这个试验的理解会更深刻,所以首先从科研人员当中选拔优秀人员去参与。”
李莹辉介绍,这次航天员中心7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选拔,最后重任落在了王跃身上。王跃作为航天员教员,曾经参加过“神七”任务,对载人航天的风险、困难以及载人航天后续任务需求的理解,应该说远比普通人深刻,“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他的参与,能获得更好的理论和技术储备。”
“事实上,俄罗斯一开始并没有说我们的志愿者可以入选,只是说送来看看。但两个多月的时间,王跃经受住了考验。在其他志愿者都没有定选的时候,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你们的这个志愿者‘OK’。”李莹辉说,在文化、技术的交流以及100多个项目每天的培训,包括野外生存等等这些训练中,王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火星-500”试验模拟登陆火星工作计划表
2011年2月1日(莫斯科当地时间,下同),进入火星轨道,着陆舱(EU-50)舱门打开。
2011年2月12日,登陆火星的志愿者同留守主舱段的志愿者分离,前者进入着陆舱(EU-50),并将舱门关闭,使着陆舱(EU-50)同主舱段分离,降落至火星表面。
2011年2月14日,志愿者斯莫勒爱夫斯基·亚历山大和志愿者迭戈·乌尔维纳作为第一组登陆火星表面。
2011年2月18日,志愿者斯莫勒爱夫斯基·亚历山大和志愿者王跃作为第二组登陆火星表面。
2011年2月22日,志愿者斯莫勒爱夫斯基·亚历山大和志愿者迭戈·乌尔维纳作为第三组登陆火星表面。
2011年2月23日,着陆舱(EU-50)从火星表面起飞。
2011年2月24日,与主舱段对接,对登陆火星志愿者进行检疫隔离。
2011年2月27日,隔离期结束,生活舱(EU-150)舱门打开,两批志愿者会合。
2011年3月1日,EU-50舱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