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XOO

Digest

从罗玉凤美国面试看中国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

作者:流浪的吉普 发布时间 11/08/01 来源 饺子耳朵

“目前中国最红的网络红人”罗玉凤(凤姐)去大洋彼岸的纽约参加美国中文电视的面试了!

 

下午在公司用手机看新闻,看到凤姐去美国参加面试的新闻标题的时候,还以为又是那个商家在利用她进行商业炒作,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晚上回到家,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凤姐去纽约参加美国中文电视台面试的视频,看完之后,我感慨颇深,我有些话要说。

 

不错,罗玉凤是去美国了,去美国干什么?面试。她怎么去的?什么时候去的?旅游签证还是工作签证,怎么获得这次面试机会的?网申还是内推……???这些问题都不重要,现在的结果是:罗玉凤去了比上海还要大、还要金融中心的纽约参加了美国中文电视的面试,并且已经通过了第一轮的考核。因为视频是经过剪辑,并不完整,在这里,作为同是HR面试官,我不评价凤姐的面试表现,就从整个面试过程的视频来看,中国与美国在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上,还是有很大差距和差别的。

 

在美国,企业招聘是开放的,在招聘信息中禁止含有任何带有歧视的条款,包括年龄限制、别性限制、地区限制、婚育限制、甚至是宗教限制、病史限制(如乙肝)等。在国内,不说所谓的潜规则、走关系,如果是正常的招聘,随便一家地市级的电视台(我不大了解美国中文电视台的在美国的影响力、以及它的受众人群和受众面积怎么样,但从百度百科中查到关于美国中文电视台的介绍来看,我想他的影响面至少不会亚于一些省会级的市级电视台吧?!)招聘一个新闻采访记者,至少都会要求重点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英语CET-4、6以上,口语流利,形象气质好,一大堆硬/软件条件云云。我不知道凤姐是怎么获得这个招聘信息的?是怎么想到要去参加这次面试的,又是怎么得到这次面试机会的?如果换成是在国内的电视台,不管是从学历、英语、升高、相貌等条件来讲,我想,凤姐或许连第一次面试都过不了,甚至是连简历筛选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谈接下来的面试了。但事实是,凤姐的获得了美国中文电视的面试机会,并且通过了第一轮的面试。

 

其二,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对于问题的提问,也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是没有所谓的对与错,考验的是应聘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思维。如面试官张碔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对美国总统的评价(在美国,公民是可以对总统进行反面评价的),而在中国,大多数的面试官提出的问题都是封闭式问题。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的问题,但似乎绝大数多中国的面试官,不管是对于面试任何行业的任何岗位,都喜欢用结构化的面试方法提出一些封闭性的问题来考验应聘者。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的交替灵活运用,这对于面试官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正是考验面试官面试的水平高低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其三,美国面试官对于应聘者的评价大多倾向于乐观,尽力去寻找和挖掘应聘者的优点和潜力,并不惜使用一些优秀的评价词语,如面试官张碔对罗玉凤的评价是“非常聪明”、“思路特别清晰”、“有自己的想法”、“有分寸”、“有上进的空间”、“记忆力很强”。但在中国,不管是对于销售岗位,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作业岗、似乎很多面试官都喜欢使用压力面试这一招,好像不把应聘者问倒,问趴下、问得语无伦次、无言以对,似乎就不能体现出面试官的能力,显示不出面试官的厉害。

 

一段视频,让我看出中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差距还很大,所要走的路还很远很漫长。

 

后记:看完凤姐参加美国中文电视面试的视频,至于凤姐最终能不能面试上美国中文电视台?能不能拿到这个Offer?这是不是又是一场炒作?我不得而知,但我突然觉得,罗玉凤好像是换了一个人,换成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比之前媒体素曝光的罗玉凤要优秀,有想法,有思维得多,或许是凤姐一开始就在高瞻远瞩,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吧。

 

网上据说她可能要移民了,如果真的移民成功了,到时候就该她嘲笑我们了。猛然发现,其实我们都被凤姐耍了,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