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那曾经叱咤一时的智能系统
泡泡网平板电脑频道8月31日 8月18日,惠普宣布停止运营基于webOS系统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此举令业界震惊。硅谷人士纷纷评论指出,webOS其实是“死在了安卓(Android)和iOS的枪下”,也有人士认为,对于那些不满谷歌涉足硬件的厂商,webOS也将会是一个“倒戈”选项。
惠普曾希望webOS能够成为移动终端的第二大操作系统,时至今日,虽然惠普声称将继续维护webOS,但他还将面临一个尴尬的窘境——那就是说服软件开发人员继续为其开发产品。然后而众所周知,随着iOS和android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涌向这些平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有多少智能系统在万众瞩目中横空出世,又有多少被人遗忘,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这就来历数一下,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智能系统。
曾经的王者——Symbian
Symbian系统很像是Windows和Linux的结合体,有着良好的界面,采用内核与界面分离技术,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兼容性一般,但他的单任务的系统进程受很多人的诟病。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Symbian系统都是智能系统,比如早期的S40系统。
说起Symbian我们必须提到PSION(宝意昂)公司和它的EPOC操作系统,Symbian正是由它们发展而来的。
Psion公司于1980年创立,始人为David Potter.当时的Psion是欧洲领先的技术公司,一直致力于为数字产品开发和研究.同时Psion也是欧洲第一批主要的PDA厂商,其PDA产品在欧洲一直享有盛誉。
EPOC是Psion Software推出的操作系统,专门用于移动信息设备。 EPOC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一开始的时候EPOC就加上了无线通信和一个外加应用程序的体系,因此在无线通信方面与其他操作系统相比具备先天的优势。同时,和微软的Windows CE一样,EPOC也是一套32位的操作系统,具备实时性、多任务的,多线程、低功耗,内存占用少等特点。我们熟悉的爱立信R380SC就是使用的基于EPOC的操作系统。
1998年六月,为了在将来的智能移动终端领域取得先机和市场地位。Psion公司联合手机业界巨头,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组建了Symbian公司。该公司继承了Psion公司EPOC操作系统软件的授权,并且致力于为移动信息设备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和一个完整的软件及通讯器平台。
作为一种开放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为支持Symbian的设备开发软件。这意味着开发伙伴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应用,同时拥有更大的市场。为此symbian推出了白金合作计划吸引了包括ARM、Motorola SPSRealNetworks、TI德州仪器等大量的厂商加入。Symbian公司还大量参与WAP、WirelessJava和Bluetooth的制定工作,确保EPOC将完全支持市场的内容和服务需求模块化、可伸缩性、低能耗以及与StrongARM这类RISC芯片的兼容性。因此微软的Windos Mobile操作系统相比,Symbian在通信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
现在的Symbian因为松下,西门子和三星的先后加入已经成为由Psion、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西门子、三星联合控股的公司。尽管后来摩托罗拉出售了在Symbian的股权,但在2004年第一季度,LG、Arima和联想成为最新取得Symbian授权协议的手机制造商,从而使得获得授权的厂商总数达到了18家,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重量级的手机制造商。
在Symbian发展阶段,出现了三个分支:分别是Crystal、Pearl和Quarz。前两个主要针对通讯器市场,也是出现在手机上最多的,是今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力军。第一款基于Symabian系统的手机是2000年上市的某款爱立信手机。
而真正较为成熟的同时引起人们注意的则是2001年上市的诺基亚9210,它采用了Crystal分支的系统。而2002年推出的诺基亚7650与3650则是Symbian Pearl分系的机型,其中7650是第一款基于2.5G网的智能手机产品,他们都属于Symbian的6.0版本。
symbian6.0系统架构
索尼爱立信推出的一款机型也使用了Symbian的Pearl分支,版本已经发展到7.0,是专为3G网络而开发的,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最强大的手机操作系统。此外,Symbian从6.0版本就开始支持外接存储设备,如MMC,CF卡等,这让它强大的扩展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存放更多的软件以及各种大容量的多媒体文件成为了可能。
索爱UIQ界面的塞班S60系统
Symbian按版本来分,继2005年二月Symbian推出一款新的手机操作系统软件OSv9.0,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有了6.0、6.1、7.0、7.0s、8.0、9.0几种版本。1999年3月Symbian推出了Symbian5.0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内核集合了网络,无线文字,电子邮件,名片薄以及个人信息助理,同时还具有支持标准网络页面的浏览器,配合java语言的支持,使得Symbian可以运行小型的应用程序。不过这个版本采用的机型甚少,基本上与EPOC没有太多的差别。
symbian的没落
据IDC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主导的 Symbian占据46.4%份额。接下来,才是RIM黑莓19.9%,苹果11.7%,以及微软WindowsMobile的11%。从这个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在2009年上半年,黑莓、苹果以及WindowsMobile加起来的市场份额,才将将抗得住Symbian。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Symbian遇到了强度空前的挑战,其中最强劲的两个对手,是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
可以说,有了iOS和Android,Symbian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面对iPhoneOS和Android的两面夹击,Symbian开始了反击。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将Symbian开源。
如果此时Symbian的所有者诺基亚公司选择进行顽强抵抗,那么我们可以预见事情的结果是,就算Symbian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Symbian依然可以独据一方,并且有翻盘的机会。但此时偏偏有了MeeGo。
Meego的分支历史
有了诺基亚和英特尔的支持,MeeGo的发展完全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结果致使Symbian这个在外战中不断失利的系统,在“内战”中先被淘汰。事实上,当Symbian3发布时,Symbian的危机就已达到了边缘。虽然Symbian3被评价为一个不错的系统,但除了一款X10,搭载Symbian3的新机型却迟迟不见发布。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容互视——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台随身电脑,而非只是单一功能的手机。用户不仅打电话或发短信,同时也会收发e-mail、浏览网页,玩游戏等。他们希望从程序商店挑选新软件,而不只是厂商所供应的一点点程序。
在这一点上,Android与iOS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像Symbian完全从扎根于手机。从这个角度考虑,Symbian的落败是正常的。
提起智能系统的元老,无异是palm。它是早期由US Robotics(其后被3Com收购,再独立改名为Palm公司)研制的专门用于其掌上电脑产品Palm的操作系统。
由于此操作系统完全为Palm产品设计和研发,而其产品由推出时就超过了苹果公司的Newton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Palm OS也因此声名大噪。其后曾被IBM、Sony、Handspring等厂商取得授权,使用在旗下产品中。
Palm OS平台是一个开放式软件架构、平台由硬件参考设计、Palm OS操作系统、HotSync数据同步软件、SDK工具组件和支持界面这五部份组成。因为是开放的标准,加上Palm PDA的成功和Palm公司对开发者的大力支持,使得Palm OS拥有大量的第三方硬件厂商、数量惊人的开发者和应用软件。通俗点,就是让你自由发掘的一个平台。Palm OS操作系统主要特色以简单著称,Palm OS以简单的图形界面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操作。
Palm OS操作系统以简单易用为大前提,它本身是一套专门为掌上电脑编写的操作系统,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了掌上电脑内存相对较小的情况,运作需求的记忆体与处理器资源较小,速度也很快。基于其系统编写的应用程序通常只有几十KB,所以虽然基于Palm系统的掌上电脑只有几兆内存,却可以运行众多的应用程序。
如果你用过Palm,你就会知道,它的速度有多快。它不需要强大的处理器和内存,所有程序都是即点即开,绝对会让用过其他智能系统的用户目瞪口呆。但它不支持多任务处理,即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程序被执行,这限制了其长远发展。
由于系统内部结构简单,在软件存储和运行方面都只需要非常少的空间。但是因为PALM OS的设计过分地追求了低功耗和低硬件要求的理念,所以在如今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市场看来已经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就目前来看,其支持中文的操作平台开发十分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webOS是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以Linux内核为主体并加上部份Palm公司开发的专有软件。它主要是为Palm 智能手机而开发。该平台于2009年1月8日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宣布给公众,并于2009年6月6日发布。
该平台事实上是PalmOS继任者,webOS将在线社交网络和Web 2.0一体化作为重点。第一款搭载webOS系统的智能手机是Palm Pre,于2009年6月6日发售。由于Palm被HP收购,webOS被收归HP旗下。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在惠普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惠普宣布正式放弃围绕TouchPad平板电脑和webOS手机的所有运营。
Webos被称为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虚拟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在这个Webos上进行应用程序的操作,而这个应用程序也不是普通的应用程序,是网络的应用程序。
举个例子就是,当我们要进行照片的处理时我们通常打开电脑,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Photoshop程序来进行加工和操作。而在Webos上,我们是通过打开一个浏览器,登录到我们的一个虚拟的桌面上,运行Picasa这样的网络应用程序来进行照片的加工和处理。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两种运行方式在实际操作上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别,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Webos是运行在一个浏览器内。但是这点不同却能够导致根本性的变革,因为用户需求的将只是一个浏览器(有人没有安任何浏览器吗?),这个浏览器可以运行在Windows的操作系统上,也可以运行在Linux上,而且用户并不需要安装各种的应用软件,因为webos只要有一套的应用软件,所有连入这个系统的用户将都可以使用。
WebOS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本地操作系统,简而言之,就是跨平台。在支持浏览器的情况下,不管用户安装任何本地操作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webOS。浏览器就是它的运行环境。
其实webOS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的网景浏览器。从技术的角度讲,所谓的Web操作系统仍然需要依赖于一种基础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或Linux,将用户的操作系统翻译为硬件功能。
在webOS中,传统意义上的程序概念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任务都以卡片的形式出现。任何时候点击手势区,都会进入卡片视图,视图中以多窗口的形式展示出正在运行的任务。你可以通过滑动进行切换,点击进入任务。
2010年10月,webOS2.0的推出让人们看到了“堆栈”的概念。当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时,多任务卡片会根据互相之间的关联性,以扇形堆栈。
相较以往的多任务系统,webOS会降不同任务的选项卡进行分类,然后排列组合,这样似的用户在多个任务间切换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操作更加便捷。
不过,这个曾被惠普寄予厚望的操作系统被正式放弃了。
WebOS的问题不是在于稀少的应用程序——当然,这也是个问题。其根本问题还在于系统本身。从webOS中下载一个应用,延迟时间过长,连简单的邮件响应对于webOS来说都是个艰巨的任务。尽管惠普通过无线下载将系统升至3.0,解决了部分漏洞,但也于事无补了。
WebOS的优势就在于多任务处理,但是无任何根基的云计算,以webOS为核心,将惠普的移动设备、pc、打印机,甚至是服务器互联···连做操作系统起家的pc操作系统老大——微软,到现在仍然没能将众多平台用一个windows结合起来。惠普要做的事,太像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乍听起来很美好,仔细一想,缺少太多可以支撑的东西。
搭载webOS系统的touchpad平板电脑辅一上市,就呈现疲软。百思买总库存27万台,据称卖出去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以至于愤然宣布放弃touchpad的销售,而给予webos的智能手机Pre3至今迟迟未能上市。想必今后也没有机会见到了。
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Pocket PC和Smartphone的只能系统。Windows Mobile将熟悉的Windows桌面扩展到了个人设备中。它是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Windows”,它更倾向于手机和个人电脑的融合,将用户熟悉的桌面windows体验扩展到移动设备上,由于沿袭了windows经典的界面,用户能够很容易上手。并且由于同是一家的产品,可以和电脑无缝链接。
使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PPC手机、PDA、随身音乐播放器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有三种,分别是Windows Mobile Standard、Windows Mobile Professional,Windows Mobile Classic。
Windows Mobile原形为Windows CE,后开发出适用于手机及其他掌上设备操作系统,之后又将其整合于一起。Windows Mobile在Windows Mobile 2003版本之前操作系统名称为Pocket PC、SmartPhone|Smart Phone等,后改为现名。目前最新版本为Windows Mobile 7。有用于掌上电脑的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用于手机的Smartphone|Windows Mobile for Smartphone、Pocket PC Phone|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 Phone和用于移动媒体的Portable Media Center三大版本。
2003年6月,微软隆重推出了其全新的手机操作平台Windows Mobile 2003。尽管对外界的称呼统称为Windows Mobile,但其实Pocket PC phone和Smartphone仍然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加了个前缀。如采用Pocket PC phone系统的多普达828智能手机他的操作系统全称是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2003 Second Edition for Pocket PC Phone Edition。
Windows Mobile 2003是首个在ROM中内置。Net Compact Framework (. Net Framework的精简版本)的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使用C#和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等语言为基于Windows Mobile 2003的移动设备开发出高效的应用程序。
在应用方面,Windows Mobile 2003内置了移动版本的Outlook、Media player 9、IE6、MSN Messenger等,具有了良好的邮件、日程管理,影音娱乐,网络浏览和即时通讯功能,并且在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中还内建了对Word和Excel文档的阅读、编辑功能。在系统管理方面采用了新的连接管理器,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和其他设备(例如桌面PC)在进行数据同步时操作更加简单,效率更高。
在通讯方面支持使用L2TP/IPSec加密技术的VPN连接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新的IPv6寻址技术也使得基于Windows Mobile2003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对未来的互联网寻址技术有了很好的支持。在其他方面,Windows Mobile 2003加入了蓝牙管理程序,使得基于Windows Mobile 2003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蓝牙技术以无线通讯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换。
2004年3月底的时候,微软再次发布Windows Mobile 2003第二版,提供了对VGA(640*480)像素分辨率以及正方形屏幕的支持,可以自由切换横屏竖屏显示,同时也作了一些简单的软件修正。作为响应,这个月中旬,Intel也发布了下一代的XScale处理器,最高频率将达到624MHz,多媒体和游戏性能进一步提升,功耗却大幅下降。
2005年5月11日微软在一年一度的移动嵌入式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windows Mobile5.0 。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支持3G网路,因此促成世界第一款3G PPC手机HTC Universal(Dopod 900)的诞生。
另一个重要的更新就是具备永久性的存储空间,以往手机没电造成所有安装的应用及档案消失的悲催将永远成为历史。Windows Mobile 5.0其他更新还包括:Pocket Office 改名为 Office Mobile,并加入 PowerPoint Mobile;Windows Media Player 更新为第 10 版;增加了软件按键的支持,让使用者单手也可以轻松使用;支持直接外接硬盘以及 USB 2.0的传输规格以及提高个人资讯管理(PIM)与电话功能的整合。
同年6月,微软又在Windows Mobile 5.0的基础上推出了信息与安全服务套件MSFP(Messaging and Security Feature Pack),除了提供对 Direct Push Mail(直推邮件技术)的支持外,移动设备的安全性也加强了許多。
老对手Palm也推出了基于Windows Mobile 5的Treo 700w
2007年2月12日微软在巴塞罗那推出Windows Mobile 6.0,内部名称Crossbow,内核为Windows CE 5.2,其操作界面和Windows Vista相似,分三个版本:Windows Mobile Classic(传统掌上电脑,PDA);Windows Mobile Standard(智能手机, Smart Phone);Windows Mobile Professional(掌上电脑型智能手机)。
Windows Mobile的发展路线图
除了更漂亮的界面和更精致的图标外,Windows Mobile 6.0最重要的更新就是出现了类似于现在应用商店(APP Store)的Marketplace ,可以让用户直接从手机上购买和、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
之后,随着windows Mobile6.5的到来,微软将以后发布的手机更名为windows Phone。
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相对于其他智能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与电脑的无缝连接。智能手机与电脑交换数据非常频繁,凭着微软在电脑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这个优势逐渐突出。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发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Linux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Java编写。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和Android 3.2 Honeycomb。
Android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作家利尔亚当于1886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中,他将外表像人的机器命名为android。
系统优势
开放性
Android最大的优势首先在于其开放性。开发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显著的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很快走向成熟。
开放性对于Android的发展而言,有利于积累消费者和厂商双方面的人气,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最大的受益正是丰富的软件资源。开放的平台也会带来更大竞争,如此一来,消费者将可以用更低的价位购得心仪的手机。
丰富的硬件
这一点也得益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由于Android的开放性,众多的厂商会推出千奇百怪,或山寨或精品,功能特色各异的产品。但这些差异丝毫不会影响到数据同步、甚至软件的兼容。好比你从诺基亚Symbian风格手机一下改用苹果iPhone,同时还可将Symbian中优秀的软件带到iPhone上使用、联系人等资料更是可以方便地转移。
android市场份额
宽松的开发环境
宽松的环境让第三方开发商拜托了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鼓励了创新,从而但是了许多别致新颖的软件。但打开窗户通风的同时,也放进了蚊子苍蝇。各种暴力色情甚至诈骗程序给android出了一道难题。
这些优势加上谷歌互联网服务巨头的身份,使得android平台无缝的将诸如地图、邮件、搜索等产品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系统缺陷
没有完美的系统,即使android也不例外。例如android系统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过高,于是导致各个厂商疯狂推出高配置的移动设备,展开“装备竞赛”致使其价格日渐飙升。这对于囊中羞涩的用户来说,肯定是个不能淡定的问题。在加上众多用户都在抱怨的电池续航能力不足问题,更甚至前些日子爆出的泄露用户私人信息事件,让android用户诟病不已。
很多用户都对android系统版本的代号很感兴趣。为什么他们会用甜点作为代号呢?
这个命名方式开始与android1.5发布的时候。作为每个版本代表的甜点,尺寸随着版本的增加而越变越大,然后按照26个字母表顺序排列,以此为纸杯蛋糕,甜甜圈,松饼,冻酸奶,姜饼,蜂巢。
Android 1.1
发布时间:发布于 2008 年9月
Android 1.5
Cupcake纸杯蛋糕
发布时间:发布于 2009 年 4 月
Android 1.6
Donut甜甜圈
发布时间:2009 年 9 月
Android 2.0
Eclair松饼
发布时间:2009 年 10 月 26 日
Android 2.1
Eclair松饼
发布时间: 2009年10月26日,又一个主要版本升级以创纪录的速度放出。这次,大版本升级到了Android 2.1 “Eclair.”Android 2.1主要特性:提升硬件速度更多屏幕以及分辨率选择大幅度的用户界面改良支持 Exchange活动墙纸大幅改进虚拟键盘蓝牙2.1Google地图
Android 2.2
Froyo冻酸奶
谷歌于北京时间2010年5月20日晚上10:30点在旧金山Moscone会展中心举办Google I/O 2010大会第二天的会议,Google正式发布了代号是“froyo 冻酸奶”的Android操作系统2.2版。
相对于上一版本的 改变:
1、整体性能大幅度的提升
2、3G网络共享功能。
3、Flash的支持。
4、App2sd功能。
5、全新的软件商店。
6、更多的Web应用API接口的开发。
Android 2.2 For x86
在几位华人软件工程师的努力下,中国的用户已经可以享受到真正在上网本上可以安装使用的Android了,这就是孙翊、黄志伟和Corentin Chary和其他几位活跃的开发人员正在参与的Android-x86开源项目。此外,还有其他的开发人员如Kelly2.Blue、Wu Hai Gang、Swand ke 和 Wallace1 wang,他们都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华人软件工程师。
在孙翊发来的最新版本更新说明中,明确表示:他们已经解决了众多的技术难题,包括中文拼音输入法的bug修订,蓝牙支持,无线网卡支持、SSL的bug修订等,甚至已经可以直接安装到上网本上,从硬盘启动。有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国的用户在PC使用Android用于工作和学习变得真正可行。
Android2.3
Gingerbread姜饼gingerdroid北京时间2010年12月7日凌晨,Google正式对外发布了他们的下一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2.3也就被大家所熟知的Android Gingerbread系统。
主要更新包括:
游戏:增加了新的垃圾回收和优化处理事件,以提高对游戏的支持能力。原生代码可直接存取输入和感应器事件、EGL/OpenGL ES、OpenSL ES。新的管理窗口和生命周期的框架。
多媒体:支持VP8和WebM视频格式,提供AAC和AMR宽频编码,提供了新的音频效果器,比如混响、均衡、虚拟耳机和低频提升
通讯方式:支持前置摄像头、SIP/VOIP和NFC(近场通讯)
站在用户的角度看,这次更新的亮点主要有:
简化界面、速度提升:
更快更直观的文字输入:
一键文字选择和复制/粘帖:
改进的电源管理系统:
新的应用管理方式:
原生支持前置摄像头、互联网通话和NFC(近场通讯):
系统原生支持VoIP,可以在联系人里加入它的SIP帐户,然后直接通过系统来拨打VoIP电话。
Android2.4
2011年5月10日,在旧金山举行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展示了Android 2.4(代号:冰淇淋三明治)智能手机系统。谷歌未透露Android 2.4的上市时间等细节。Android 2.4将解决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大的抱怨:Android平台的分散。市场上有数以百计的Android设备,虽然选择很多,但也给开发者带来困难,很难开发出可满足如此众多手机和平板电脑需要的软件。
谷歌强调,Android 2.4将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冰淇淋三明治将包含Honeycomb系统上所有最好的功能。例如“3D”用户全息界面,可检测你在屏幕上要找的东西,并据此进行更新。这有点难以解释,简单地说就是不管你在显示屏上看什么,软件将自我调整以确保你有完美的视觉体验。
Android平台正在迅速增长,而且只会变得更大。目前在Android市场有20万种Android应用程序。谷歌也证实,已激活了1亿部Android设备。尽管对冰淇淋三明治了解非常少,但看到谷歌将解决设备分散问题,并增加了一些漂亮的功能,还是令人欣慰。
Android3.0
Honeycomb(蜂巢)
3.0系统特性
优化针对平板
全新设计的UI增强网页浏览功能
n-app purchases功能
Android3.1
Honeycomb 蜂巢(改进3.0BUG)
经过优化的Gmail电子邮箱;
全面支持GoogleMaps
Android 3.1Honeycomb(3.0改进)
Google发布了最新的Android3.1操作系统,新版本最大的改变是将Android手机系统跟平板系统再次合并,从而方便开发者。Android3.1相比3.0的升级有限,除了任务管理器可以滚动,支持USB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另外还有,它会支持 Google TV.可以支持XBOX 360无线手柄,这个就强悍了,大屏幕的Android平板电脑肯定会非常吃香,简直就是一台随身游戏机嘛,还是用手感最好的无线手柄的。此外就是一些widget支持的变化,能更加容易的定制屏幕widget插件。
Android 3.2
Honeycomb(蜂巢)
2011年7月13日,谷歌公司放出了新版“蜂巢”Android 3.2的升级源码,合作厂商摩托罗拉亦在当日发布了针对旗下XOOM平板电脑的升级固件,为用户更新新版系统。
Android 3.2这一新版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开始支持7英寸设备,并引入了应用显示缩放功能,可以让那些针对手机开发的应用,更平滑的显示在平板电脑上。
Android发展趋势
从终端来看,Android系统版本更新迅速。2.2版本由2010年第三季度的20%上升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58%,1.x版本由2010年第三季度的21%降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4%,逐渐淡出市场。版本分布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新设备快速覆盖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用户自主刷机到更高的OS版本。
从Android终端的价格来看,市场主流的价格区间还是在1500元~2500元,占了45%的份额。但是,不难发现,2500元以上的手机及1500元以下的手机份额在持续的上升。Android手机有两极化发展的趋势。
由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和灵活性,吸引力众多终端厂商。根据Gartner等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android在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达到25.5%,而前一年同期,其市场份额仅有3.5%。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中显示,android在中国市场2010年3季度保有量已达961.2万部。
另外,一些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基于android进军智能操作系统领域。例如创新工场旗下的点心操作系统。未来,这些企业可能回凭借android的特性,订制细分应用市场的系统,推动android的多样化发展。
总之,android在发展中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但在多方面有利因素的驱动下,总体趋势看好。随着众多厂商和平台进入市场,android在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
iOS的概念基础上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控制方法包括滑动,轻触开关及按键。与系统交互包括滑动(swiping),轻按(tapping),挤压(pinching)及旋转(reverse pinching)。此外,通过其内置的加速器,可以令其旋转设备改变其y轴以令屏幕改变方向,这样的设计令iPhone更便于使用。
iOS设备屏幕的下方有一个home按键,底部则是dock,有四个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程序的图标被固定在dock上。屏幕上方有一个状态栏能显示一些有关数据,如时间、电池电量和信号强度等。其余的屏幕用于显示当前的应用程序。启动iPhone应用程序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当前屏幕上点击该程序的图标,退出程序则是按下屏幕下方的home键。
在第三方软件退出后,它直接就被关闭了,但在iPhone 3.0 及后续版本中,当第三方软件收到了新的信息时,苹果公司的服务器将把这些通知推送至iPhone或iPod Touch上(不管它是否正在运行中)。在iPhone上,许多应用程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样,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分享同一个信息(如当你收到了包括一个电话号码的短信息时,你可以选择是将这个电话号码存为联络人或是直接选择这个号码打一通电话)。
苹果的肩膀撑起了开发者们的神话,众多像《疯狂的小鸟》一样的幸运儿涌向ios平台。不少开发者都认为,ios平台是眼下最健全的开发生态系统。相比android五花八门的硬件标准、分散凌乱的兼容性,苹果显得更尽然有序。
此外,苹果还为开发者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如反盗版维权,开发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应用被侵权,很容易通过苹果进行维权。据cocoachina的调差,不少android系统的中高端开发者正努力加入ios平台。但苹果平台的应用也正在以加速度溢出——几乎所有app store上排名靠前的应用都能在android上找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ios平台竞争愈加激烈,钱难赚了。
内置付费、借广告免费等模式的成熟,逐渐成为开发者盈利的方法。
上周四,国内游戏应用开发商Punchbox落定B轮融资1400万美元,凭一款ios平台的《捕鱼达人》游戏,其估值膨胀近7倍。
此前《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的估值5个月曾推高6倍。眼下它正就再度融资进行商谈,据称将接受一家娱乐公司投资,估值高达12亿美元。3月下旬完成上轮融资时,其估值仅2亿美元。
眼下,苹果掌门人乔布斯刚刚因病辞去CEO之外,这使得人们不由得不担忧苹果的未来。乔布斯被认为是苹果最核心的竞争力,没有他的苹果未来还会有这么好的势头么?当乔布斯实施的所有计划都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苹果将会发生什么?ipad和iphone能走多远?会有哪些竞争对手在什么时候将其超越?这些发展和变化势必会影响到ios平台的发展。
历史版本
iOS 1.0
2007年6月29日,这是创作神话的一天,苹果发布了iPhone OS1.0固件。第一代的iPhone OS在功能上相比现在要简单很多,在华丽的外表下也能拥有丰富的应用,包含丰富的Email、网页浏览及诸如Widgets、Safari、日历、文本信息、便签、地址薄等桌面级应用软件。
1.支持多点触控
2.支持邮件推送
3.虚拟键盘输入
4.内置Safari浏览器
5.支持iPod功能
6.支持Google Maps
iOS 2.0
2008年7月11日发布的OS 2.0在功能上增加了官方版本的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界面,并且独家支持中文手写识别输入,改进了对iWork、Office文档的支持,可以对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图片进行保存功能,联系人查找功能。iPhone 2.0上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3G图标。
1.加入App Store
2.正式支持中文
3.支持手写输入
4.SIM卡通讯录导入功能
5.联系人搜索功能
6.支持Office文档
7.浏览器图片保存功能
8.增加截图功能
9.家长控制功能
10.增加计算器功能
11.Microsoft Exchange
12.播放视频可以左右转动
iOS 3.0
2009年6月17日发布的3.0固件,只要双击文本选词即可出相应菜单,用户就可以选择复制/粘贴等功能,还可以复制Safari浏览器里的HTML,并通过晃动取消操作;并且也支持图片的复制粘贴,包括多个图片复制及粘贴,邮件复制和粘贴等等。用户在升级至3.0版本后可以在手机中随意使用复制、粘贴功能。3.0支持多个图片的彩信发送!用户可以在MMS中添加图片,视频,音频,同时提供语音便签应用,可以录音,编辑以及发送。
1.复制、剪切和粘贴功能
2.Spotlight全局搜索
3.彩信功能
4.A2DP立体声蓝牙
5.语音备忘录
6.语音控制
iOS 4.0
2010年6月21日,苹果发布第四代iPhone操作系统,并将其命名为“iOS 4.0”。在功能上,主要加入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多任务处理和文件夹功能,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实用,同时Game Center(游戏中心)的加入也让iPhone的互动性更强。iOS 4.0也是苹果应对Android系统发展而带来了不少新的技术。
1.多任务处理功能
2.文件夹功能
3.无分类邮箱
4.iBooks
5.企业级应用
6.加入游戏中心
7.iAd广告嵌入
总结
智能操作系统的纷争愈演愈烈,这次大战还将持续下去,且愈演愈烈。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原有的场所在保有自己领地的同时不断蚕食着对手的份额,而新生的场所也在跃跃欲试的想要分得一杯羹。
经过不断的洗牌,大浪淘沙,在不断博弈之间,能存活下来的只是少数,但每一方都是不可小觑的。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充分而公平的竞争将使其最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