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兴夹BAND(香港60-80年代乐队、组合资料整理)60年代
一晃眼去文庙已经20多年了,也许去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可是我相信那会是我永远的一段旅程,一个目标……我从小就是一个超级喜欢买书的孩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我最热衷的两件事就是组织同学和小朋友来家里玩、去新华书店买书。周围的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都认识我,某次在街头我买到了一本《世界电影明星列传》的巴掌书,当时受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在电影方面把劳伦斯奥利弗、费雯丽、亨弗莱鲍嘉、凯瑟琳赫本之类的名字挂在嘴里的文艺知识小孩,当时香港的电影还没开放,看过的充其量是一部银都机构的《少林寺》,这本小册子在介绍美国明星的同时介绍了三个(5个)香港明星,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成龙,还有一个(3个人)是许氏兄弟,当时他们的片子我都没有看过,李小龙的片子的故事有连环画,成龙的名字听到过,可许氏兄弟我完全没有听到过,既然出现在这本小册子上,而且是和李小龙成龙并列,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而且我从当中知道了其中有一个不但演戏还会唱歌,他的名字叫许冠杰,从那天开始我就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了他,又过了若干年,大概是我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春晚开始有港台明星出场,录像带催生我们认识了一批有名没名的香港影星和无线艺员,正宗港台的原版音带开始从广东流到上海,在我隔壁邻居我的好朋友家我第一次看到了一盘被他们称为香港目前真正最红的歌手(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邓丽君张明敏凤飞飞叶丽仪之类的)的盒带,这个盒带上有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名字――谭咏麟!同时我又在街上买到了一本《港台明星小传》,这本书比那本巴掌书要大,大概是我们做作业的练习本大小,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梅艳芳、张国荣……的名字,自此之后我们开始了真正与香港接轨的流行音乐启蒙运动,我的收集癖开始发挥作用:从街头录像馆良莠不齐的香港电影电视剧、雁荡路的粘纸到《海外星云》、《电影世界》、《中外影画》、《香港风情》,在当时资讯极其欠缺的时代,努力收集一切与此有关的资料,但是很快我的知识就跨越了这些国内的媒体,他们并不能真正及时客观的报道发生在香港的音乐圈情况,我开始在我一直去买书的文庙淘过期的中外影画、DJ杂志和有关香港乐坛的港版刊物(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了一本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年回顾专集),很快只有高中的我又搭上了另一条线就是在文庙买近期的香港报纸(明报和东方日报),在周日的24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瘦高个的长发孩子拖着一个沉重的蛇皮袋,我开始和香港同步!那时候我能讲出任何一部香港电影的票房、任何一张唱片的出版情况,我开始自己写香港电影史,自命为大陆的余慕云(香港电影资料第一人)……同时下课后我开始和肥鸭频繁去延安路的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门口是拷带的天堂。阿宝、小周、周勇是我最常光顾的朋友(很后期左小诅咒也开始在那里摆摊),我拷下了几乎每一张他们有的香港唱片专辑,同时我让在深圳的阿姨为我录每周日无线的那场大SHOW,我和肥鸭自己定期出版香港的唱片评鉴,那时候我们的电台也慢慢开始播放流行音乐,隔壁在唱歌没有请我去做节目真是失策啊!我在文庙买香港报纸的事业大概持续到大学三年级,后来我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转到了大陆的地下摇滚,那时候香港的四大天王出场,粤语流行音乐对我而言渐渐远去……
整理60、70年代香港乐队的工作,其实我中学的时候就在做,那时候资料极其难找,找到一点都让人非常激动,那些资料现在估计都躲在老家的某一个角落里了……现在有了网络,一切都不一样了,某天突然想到就在组里开了个头,无奈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后来就没进行下去,现在在找出来希望能够不断的完善
60年代乐队:
1、LOTUS(莲花乐队)
成员:许冠杰(主音歌手,SAM HUI,香港粤语流行乐开山祖,香港歌神)
苏 雄(贝斯,Danny So,后成为香港资深广告人)
周华年(主音吉他,Wallace Chow,后为香港知名音乐人,1987年英年早逝,曾是关菊英男友)
李松江(低音吉他,Albert Lee)
张浚英(鼓手,David Cheung)
非固定成员:陈占美(电子琴演奏,JIMMY CHAN,著名钢琴演奏家)
70年代中後期还迎來過另外3位成員黃光耀、蔡建鴻、唐樹芬加盟。
历史:香港六十年代最著名英语流行乐队之一,成立于1966年,前身是Bar Six。1967年在钻石唱片公司(宝丽金前身)出版有《Just A Little》等细碟2张。1966年Bar Six改名为Lotus“莲花乐队”,成员包括张浚英(鼓手)、苏雄(低音吉他手)、李松江(旋律吉他手)、周华年(主音吉他手),许冠杰任主音歌手,后为钻石唱片公司灌录了首张细碟《Just A Little》和《I'll Be Waiting》。但因后来与无线签约,不顾经理人lal dayaram的反对而被唱片公司雪藏。1967年,lotus开始为无线主持每周五次的青年人节目“Star Show”“星报青年节目”,大受欢迎。乐队被迫解散后,开始独立发展。从英华书院预科毕业后,在1969年,他成功考进港大心理学系,并于1972年完成课程,同年12月30日与拍拖五年的美菲混血儿女友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教堂结婚。1971年签约宝丽金公司,推出细碟《April Lady》及《Time of the Season》等。1972年与许冠文在香港无线电视(TVB)《双星报喜》节目中,节目上以一曲《铁塔凌云》,与TVB电视剧主题曲成为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开山祖师”,并有“歌神”之称。
2、Bar Six
成员:许冠杰
威 利(冯伟林,后威镇乐队主音歌手)
Tony Onchez
历史:莲花乐队的前身,曾在总统酒店地牢的Fire Cracker酒吧驻唱。
3、Harmonicks
成员:许冠杰(主音/低音吉他)
历史:1964年组建,曾在夜總會及麗的之「樂韻之聲」作表演。
4、TEDDY ROBIN AND PLAYBOYS(泰迪罗宾和花花公子乐队)
成员:泰迪罗宾(主音,TEDDY ROBIN ,关维鹏,香港传奇人物)
郑东汉(吉他,Norman Cheng,郑中基的父亲)
关维麟(吉他,William Kwan,泰迪罗宾的弟弟,宝丽金唱片公司高层及阿伦的御用监制,关楚耀的父亲)
Frederick(鼓手,Frederick Chan,后做过电影的艺术指导)
关伟(贝斯,Raymond Kwan,泰迪罗宾的弟弟,曾任亚洲电视高级副总裁)
泰迪羅賓﹐原名為關維鵬﹐自1964年狂人樂隊 (Beatles) 訪港後﹐ 深受其音樂感染﹐與兄弟 David (關偉) 及兩位朋友合組成 Raiders﹐其後他又與兄弟 William (關維麟)﹑加上歌手 Robin William Shum 組成 The Striplings。由於他們的衣著與髮型都非常入時﹐猶如當年的“飛仔”﹐故 Robin 就在名字前加上 Teddy﹐成為 Teddy Robin了。同期又有另一隊 Beatniks﹐包括鼓手Stanley﹑Teddy 及其兄弟 David Kwan﹐加上貝斯手 David。由於隊中有兩名 David﹐故 David Kwan 就改名為 Raymond﹐其後在參加星島日報及麗的呼聲主辦的“業餘歌唱比賽” 時﹐就把 Beatniks 改名為 The Playboys。同一屆比賽中Teddy Robin 為 The Striplings 彈結他﹐但又為The Playboys 作主唱﹐至於後者的參賽歌曲便是 Elvis 版本的 What’d I Say。稍後The Playboys也參加了 Talent Time﹐結果得到第3。
至於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就由 Teddy﹑Williams﹑Raymond 加入了 Norman Cheng (鄭東漢) 及 Frederick Chan 而組成。他們更大著膽子﹐寄了 Demo Tape 給電台DJ Uncle Ray作毛遂自薦﹐對方雖沒有表示甚 ﹐但就給與機會於他的Fan Club Party 中擔任伴奏﹐不過後來 Uncle Ray 也成為了他們的經理人﹐1965年更替他們安排簽約鑽石唱片﹐成為該公司首隊全華人樂團。由於他們早期在一些派對中演奏﹐已得到一班支持者﹐故出版首張單曲 Lies / Six Days In May時已大受歡迎﹐而且他們更於麗的呼聲主持 Sound Beat節目﹐節目的主題曲 Norman’s Fancy便是由 Norman Cheng操刀作曲的。而1968年出版的單曲 Carrousel又成為“天梭牌家樂型手錶” 的主題歌﹐據說當年手錶的售價是港弊135元。後來他們又加入TVB的 Star Show與 Sam Hui & The Lotus一起主持節目。他們短短5年間﹐出版的單曲及專輯達到20多張﹐可見他們受歡迎程度。
1970年 Teddy Robin為邵氏電影“愛情的代價” 擔任男主角﹐不久又到外地流浪了幾年﹐70年代末他再次返港拍電影及灌錄粵語歌曲唱片﹐至於 Playboys的多位成員也成為唱片公司高層﹐推動香港樂壇。
郑东汉
一个热爱音乐数十年不变的音乐人;年纪轻轻就与泰迪罗宾合组乐队,成为香港第一把交椅主音吉他手;之后转战幕后;二十四岁即当上了香港宝丽金唱片总经理,随着战绩彪炳,一路攀升成为宝丽金亚洲地区总裁;而后,环球唱片收购全球第一大的宝丽金唱片,郑东汉又被延揽任职环球泛亚太区主席统管大中华区,包括日本,澳洲,印度等国家,是华人在国际唱片公司担任最高的主席位置。之后,百代唱片邀请郑东汉过档成为百代中国区的合伙人并担任亚洲区总裁一职。这样从未有的礼遇,除了肯定了郑东汉数十年在唱片界的成绩,同时也标示出华人不再只是国际唱片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了。今天,随着金牌大风拍板敲定全面收购百代大华语区的股份开始,郑东汉又将启动华人音乐的另一个里程碑。逐鹿全球音乐市场。郑中基的父亲。
关伟
关伟是谁?香港唱片界一位资深且能干的唱片专业人士,绰号“威爷”,当年唱片圈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识‘威爷’,你好打都有限咯。” 关家一门数杰,两个亲哥哥均为乐坛重要人物。关维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制作总监。当年宝丽金缔造的邓丽君、关正杰、雷安娜、许冠杰、徐小凤等神话,无一不与关维麟有关。 关伟80年代后期担任宝丽金的总经理,专门负责艺员的宣传,特别是电视宣传这一部分。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关伟与TVB(无线电视台)来往密切,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他后来也万万没想到,因为陈慧娴,他与TVB闹翻了,并且被TVB“气到差点吐血”。
5、Raiders
泰迪罗宾與兄弟 David (關偉) 及兩位朋友合組成。
6、The Striplings
泰迪罗宾與兄弟 William (關維麟)﹑加上歌手 Robin William Shum 组成。
7、Thunder birds(雷鸟乐队)
成员:李振辉(主音,Robert Lee,李小龙的弟弟)
林振强(主音/吉他,Richard Lam,香港著名作词人)
Joseph Lee(贝斯)
Bennett Chiu(鼓手)
少年的林振強,實在深受當時(六十年代)音樂潮流的影響,中學時期,他便與三位朋友(其中一位是李振輝)組成了Thunder Bird(雷鳥)樂隊,他且是主音結他手。但當時四人組流行樂隊,並沒有任何特別目的,純是為了興趣。醉心於披頭四音樂熱潮,醉心於玩結他,而無心向學,林振強會考不合格實在是必然的。那時,林振強與雷鳥其他的成員每逢閑暇,便翻歌書,各自在家裡努力練習,然後又走在一起練習。林振強這隊雷鳥也參加過公開比賽,曾以一曲《Beach Boys》贏得第一名,是三甲之中唯一採用電結他的樂隊(當時黃汝燊Sunny哥哥得第二名,後來還搞起兒歌來),之後,也有出席學校的綜合表演以及大會堂的表演。雷鳥組成的四年間,沒有甚麼特別磨擦,但日久也有人生厭了,最後也就解散了。不過,林振強此時也正好修心養性重讀中五。接受過披頭四音樂洗禮的林振強,似乎特別怕沉悶和刻版的工作。當他在美國拿了個工管博士銜頭回香港,先是在鱷魚恤製衣廠的本銷部工作,一年多就不幹了,轉到大通銀行電腦部任程序分析員,又耐不住那種刻板沉悶,兩年後又辭掉了。後來,他終於找到一份不易令他感到沉悶的、蠻有挑戰性的行業──廣告創作。而從事創作廣告歌曲一段日子後,林振強又近水樓台的闖入流行歌詞創作的領域。當時是華納唱片公司的要員何重立,問他有否興趣寫流行曲歌詞,他一口便應允了。
8、Mystics
成员:Michael Remedios(主音,雷米高,后成本地专唱Soul音乐的能手)
冯添枝(吉他,Ricky Fung,香港1970-1990年代唱片工业的积极推进者)
Clifford Yim (风琴)
Vasco De Costa (低音结他)
Tony Travas (鼓)
Mystics 乐团是一队成员转变得最厉害的乐团,他们包括 Michael Remedios (主音)、Ricky Fung冯添枝 (结他)、Clifford Yim (风琴)、Vasco De Costa (低音结他)、Tony Travas (鼓) 等组成。
不过根据钻石名曲选CD的小册子所述,1965年的陣容:Michael Remedios (雷米高) 。Francis De Costa 。Vasco De Costa 。 Ricky Gosano 。Clifford Yim 。Tony Tavares
1967年的陣容:Michael Remedios (雷米高)。Vasco De Costa 。Clifford Yim 。Ricky Fung (馮添枝)。Ricky Souza。Derek Turner
1970年的陣容:Michael Remedios (雷米高) 。Vasco De Costa 。Clifford Yim 。Ricky Fung ( 馮添枝)。Derek Turner。Don Choi
1971年,The Mystics 解散了。回顧他們在鑽石唱片公司期間,灌錄過「What MakesYou Run」。「Send Her Back」。「Sweet Soul Music」。「One Day」。等細碟,還有EP細碟「Mystics Soul」,及大碟 「The Best Of The Mystics」及 「Now」。
Mystics 大多成员为葡国人,唯独 Ricky Fung是华人。他们主要的音乐风格为 Soul Music ,与当时的大部份本地乐团演奏的音乐有异。曾灌录过的歌曲便有 Going Out Of My Head、I Can't Help Myself、May My Heart Be Cast Into Stone、Midnight Hour、One Day、Kiss Me Goodbye、Send Her Back、Sweet Soul Music 及 What Makes You Run等,后期 Don Choi也灌录过 Carpenters的Close To You。Sweet Soul Music是一首很特别的 Medley ,因为当中选了 Lotus、Anders Nelson、Joe Jr. 及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等本地乐团的名曲,突显他们唱功及演奏都很了得,可惜乐团终于1971年解散,下中图为他们曾出版的一张 The Mystcis Now专辑。
乐团成员冯添枝中学毕业后,便在大东电报局 (Cable & Wireless) 担任电子技术人员,后来得到 Norman Cheng郑东汉之邀,加盟宝丽多唱片担任监制,而且更以“历风” 为笔名替歌手作曲,区瑞强至今仍乐此不疲演唱的“陌上归人” (1979/Philips) 便是他的作品,后来他也曾主理过EMI。至于主音Michael Remedios 个人也灌录过Three Little Words、Stop & Think及It Over Everyday With You Girl等歌曲,近年关于他的消息不多,年前曾联同Irene Ryder, Christine Samson及 Danny Diaz 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冯添技(Ricky Fung)原任“宝丽金”监制,后转任“百代”(EMI)唱片总经理。现任“国际唱片协会”(IFPI)总干事。他本身亦为流行音乐作曲家,作品多用“历风”笔名发表。曾任“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总裁。
9、Zoundcrackers
主要成员:
Joe Jr, Ali, Norman, James & Alex
成立于1965年,发碟:在钻石唱片发碟两张
不管是编曲还是演奏已经很出色了,那些歌曲现在听着也很欢快,像早期的披头士的作品。只是唱歌的人没有英国腔,听着就很本土化。在No No No No这歌里,则有着滚石的影子,明亮的吉他线是主要的特色。可见英国音乐在当时对他们的影响深远。
10、Side-effects
成员:
主唱:- Joe Jr (祖·尊尼亚)
吉他:- Alex Toa
吉他:- James Fong
贝司:- David Tong
鼓: - 李振辉(Robert Lee)
成立于1967年
祖·尊尼亚(Joe Junior),原名Jose Maria Rodriguez Jr.,中文名罗利期("Rodrigues"的音译),中葡混血儿,1947年出生于香港,曾就读澳门名校粤华中学,香港老牌歌手及演员。
Joe Junior声线嘹亮,音域广阔,形象庄谐并重。1965年,他组成了Zouncrackers乐队,后拆伙。1967年他另组Side Effects乐队,成员包括他本人(主音)、Alex Toa(主音吉他)、James Fong(Rhythm吉他)、David Tong Fong(Rhythm吉他)及Robert Lee(鼓手)。同年重唱《Here's a heart》,连续七周高据流行榜榜首,纪录至今仍未有人打破,销量达2万张,刷新了当时的唱片销量纪录,被誉为“香港六十年代乐坛宠儿”,歌手郑中基的父亲郑东汉(Norman Cheng)也曾任他们的唱片监制。后Side Effects拆伙,Joe Jr.转以个人名义出版单曲及专辑,产量甚丰。现时他除了到各社区、学校及社团演唱以外,他亦有在电视上演出。演过状王宋世杰等。
11、The Kontientals
乐队成员:
主唱:Anders Nelson
主唱:Dave Christian
Organ:Mike Souza ﹑
吉他:Danny Piry﹑
吉他:Roy Davenport ﹑
鼓:Sidney Fattedad
历史:1965年在Anders Nelson服兵役后解散
12、Anders Nelson & The Inspiration
主音/结他:Anders Nelson
贝斯:Evan Choi
Organ/结他/钢琴:Norman Leung
合声/Percussion :John Barry
乐队历史:在钻石唱片发过碟
13、Ming 盟
成员:Anders Nelson(主音/节奏吉他,聂安达,瑞典籍樂手,著名香港音乐人)
邬马莉(主音/鼓,Maria Wu,女,聂安达的妻子)
Ronald Chan (贝斯
Hardy Li (键盘)
Johnson Tang (主音/主音吉他
历史:1970年代在EMI出版过三张大碟
anders nelsson
聂安达,1946年生,双亲是瑞典人,出生在美国,在香港受教育,1961年在香港和朋友们先组成The Kontientals乐队,在1963年在ORBIT唱片公司出版两张单曲,大受欢迎,1965年聂安达为保住瑞典国籍,回瑞典服兵役,乐队被迫解散,并在大会堂举办演唱会,3年后聂安达返回香港,重组Anders Nelson & The Inspiration,在钻石唱片出版过单曲,首届香港小姐孙泳恩的前夫陈家荪(Ricky Chan )也曾短暂加入过乐队担任键盘手。70年代聂安达又和妻子邬玛利组成盟乐团,在EMI公司出版专辑,80年代成立MELODY BANK制作公司,并制作了吴夏萍等的专辑,聂安达还作了不少电影音乐,如鬼新娘等,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他还拍摄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并在电视剧《大时代2》中扮演股神。
从组乐队、出专辑起步的聂安达表示,自己最爱的还是音乐,由于香港乐坛从英文歌时代逐步转向粤语歌时代,所以,他在30岁以后也逐渐步入幕后,3年前还监制过“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与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专辑。“我今年60岁了,‘互动和弦’的人一开始来找我录专辑时,我有点怕,毕竟好几年没进录音室,而且这两年比较喜欢唱爵士。”聂安达透露,唱片公司给了他几百首中文歌待选,有传统民歌,也有流行经典,他选中的第一首歌是《南泥湾》,同时这也是最难填英文词的一首。“我想了差不多一个月,也没有填出来,就在来广州录音的当天凌晨4时,我突然有了灵感,决定讲对人对事的各种‘尊重’。没想到,我上周去成都演出,这首英文版的《南泥湾》特别受欢迎。”说到专辑中由《为你钟情》改编的《I Do,I Do》,聂安达表示希望能以此纪念张国荣。聂安达透露,现在香港反应最强烈的就是这首《I Do,I Do》,其次,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从事幕后工作期间,聂安达曾任EMI唱片公司音乐监制、BMG唱片执行董事等职,曾负责过杜丽莎、叶丽仪等当年红星的专辑,也曾签下郑伊健、肥妈等,并将之捧成乐坛红星。“最让我有满足感的,还是当年Kenny G(肯尼基)尚未在亚洲区走红时,我选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给他,让他加录在引进版专辑中。我当时跟他说,如果不录这首歌专辑最多卖几万张,如果吹了《茉莉花》应该可以卖几十万张。结果,没想到那张专辑最后卖了300多万张。”聂安达说肯尼基后来亲自在自己的网站上写信向他表示感谢。
Mike Souza
1946年生,出生于香港,拥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血统,就读于香港喇沙学院,1966年任香港商业电台DJ,曾在钻石唱片推出过单曲,80年代后任无线明珠台主持人,后转到英国任DJ。
陳家蓀
廣東人,六十年代加入無線電視台擔任編導,製作綜藝及喜劇節目,包括大受歡迎的《林亞珍》。1977年執導及編劇首部電影《點只捉賊咁簡單》,之後再自編自導《摩登土佬》。他於1980年離開無線,出任影藝電影公司總經理,統籌由徐克導演的《第一類型危險》。1981年離開影藝,與胞妹苗可秀合組電影公司。《奸人鬼》是其1984年自編自導的作品。
14、The Menace(威吓乐队)
成员:陈任(主音/吉他,Joe Chen,香港著名中文唱片骑师,香港新城劲歌台首任台长,专栏作家,美食家)
Denis YU(贝斯)
Ricky Tang(贝斯)
Robert Chan (鼓手)
Derek Cheung (主音結他)
苏基朗(贝斯,Billy So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Tony Fan (鼓手)
講開Menace,最出名、最流行0既一首歌應該係佢地自己原創0既歌曲Strawberry Sundae 0勒。Menace 比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 後才組成﹐成員包括 Joe Chen 陳任 (主音)﹑Dennis Yu (贝斯)﹑ Derek Cheung (主音結他) 及Robert Chan (鼓手)﹐樂隊0既名稱來自漫畫 Dennis & Menace﹐由 Dennis 改0既。樂團成員大多是來自中上階級家庭﹐早期的鼓手 Tony Fan 係前立法局議員及骨科名醫方心讓的兒子﹐而Dennis的父親就是大律師余叔韶。陳任加入 Menace 半年後便參加了 Talent Quest 及星島業餘歌唱比賽﹐兩個比賽均得到第4名﹐不久EMI 即邀請加盟﹐但是當時簽約 EMI 的本地樂團都紅不起來﹐故他們也沒有簽約﹐後來約1967/1968年間﹐鑽石唱片主動邀請﹐他們便加盟旗下。同期陳任入讀浸會﹐不單於 China Mail 寫 Teen Page﹐更為每星期隨報附送的 Round Up 出任編輯﹐後來更為商業電台擔任DJ。至於Menace也曾在 Teddy Robin攪的 In Place Club 星期日 Tea Dance 時段演奏﹐另一方面也長駐於半島酒店表演。Menace不久因陳任工作繁忙﹐加上樂團成員往外地升學就解散咯。
陈任(英文名:Joe Chan,1945年-2008年11月1日)是香港著名元老级中文唱片骑师,早年曾组织Menace乐队,以唱英文歌为主。陈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并在1960年代便已在商业电台主持当时商业二台的“年青人时间”,1973年转到香港电台担任该台“青春交响曲”内“三个骨陈任”的主持人。离职后出任新加坡宝丽金行政工作。1991年新城电台启播,陈任成为该台的新城劲歌台首任台长,他将美国的电台节目模式引进劲歌台,一改香港传统电台广播风格。直到1994年陈任辞职。出名馋嘴的陈任,先后开过私房菜、酒吧、餐厅和最近开设甜品店。
陈任2008年8月发现自己患上肺癌。同年11月1日下午1时54分,因肺癌引起肺炎并发症在明爱医院病逝,终年63岁。陈任儿子称其父亲离世时十分安详。前副广播处长吴锡辉赞扬陈任,是一代唱片骑师宗师。陈任最后为港台主持的节目为“Sunday任我行”及普通话台的“周末完全放任”,致力推广怀旧经典金曲。2008年11月22日,于世界殡仪馆举殡。
蘇基朗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及哲學碩士、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博 士,自1993年起任職中文大學歷史系,現為歷史學講座教授,2004年起出任該校協 理副校長兼教務長。蘇教授曾執教於香港樹仁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並曾任劍橋 大學聖約翰書院及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及出任外地及本港各大學的校外考試 委員、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榮譽顧問(中國歷史文化)等公職,其研究專長為中國法 制史、中國制度經濟史、歷史地理等。
15、The Astro-notes(太空之音)
陈欣健的乐队《太空之音》The Astro-notes 为60年代初第一队由全华人学生组成的英文流行歌曲乐队。曾为钻石唱片Diamond Records 灌录一张EP及一张大碟中的四首歌。
陈欣健
陈欣健(英文名:Philip Chan,1945年1月25日-),香港电影工作者,编剧、制片、演员,公司管理层。曾于警队内任职,职务至警司。陈欣健于香港喇沙书院毕业。1965年投考加入香港警务处任职见习督察,至1974年晋升至警司,职为刑事侦缉科至后来的反贪污部(廉政公署前身)。1974年发生宝生银行持械行劫挟持人质事件,陈为现场指挥官,曾亲自接受无线电视记者现场访问。他曾破获当年数宗特大案件,包括旺角长城公寓谋杀案,先施大厦凶杀案等。陈自中学时已加入乐队演出,他的乐队《太空之音》The Astro-notes 为60年代初第一队由全华人学生组成的英文流行歌曲乐队。曾为钻石唱片Diamond Records 灌录一张EP及一张大碟中的四首歌。[1975年]以业余身份为电影跳灰编剧,并参与制作,配音乐的幕后工作。此片内对警察的写实描述有别于之前之港产电影,被视为港产警匪片之首,三天之内创下突破100万港元票房之记录。[1976年]在投资拍摄该片的老板的邀请下,陈辞退警队中的高职而全职于演艺事业发展。他先后在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和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担任节目主持和演员。特别多次担任香港小姐选举及无数大型节目的司仪。同时他也从事电影策划,编剧、制片,电影演员,导演的工作。和他的好友岑建勲在商业电台主持广受欢迎的节目时空穿梭三小时。之后先后被邀请加入邵氏电影、华星唱片、新城电台、东方电影、和英皇电影等公司担任高层。2008年,陈在北京成立智尊推广公司,进行国内的电影发行工作。陈为香港演艺人协会永远荣誉理事,香港电影金像奖永远荣誉会长。其弟陈国新亦是圈中演员。
16、The Fabulous Echoes
菲律宾乐队,曾和邓寄尘和江玲合作出专辑,自己也在钻石旗下出过专辑。
17、罗文四步合唱团(Roman and the Four Steps)
香港1960年代著名的英语乐队。成员包括了罗文、George Fung(吉他手)、苏雄Danny So(琴师)、Willy Han(低音吉他手)、Tung(鼓手)。罗文四步合唱团与莲花乐队也是以唱英美英语歌曲著名。
18、The Quests
新加坡乐队,以器乐伴奏为主的新加坡乐队,不过其西方色彩更浓些。比如Shadow Of Your Smi这首,就真的很不错,吉他扫弦的快节奏伴着清楚的主音,一路有序的向上飘着,很耐听。在Honey House里,前半段以为是披头士的歌,中间却突出了混乱。曾经和RITA CAO合作。
陈占美(Jimmy Chan)生于新加坡,自幼学习音乐。 1968年在香港的 The Quests 乐队里负责演奏电子风琴。
19、The Stylers(新加坡)
一种小调式的音乐,还算动听。是那种延续着当地民乐小调音乐,如果加个女声,就是早期版的邓丽君。
20、The Bumble Bees
森森是20世纪60年代後期的粤语片青春派演员,她不久即转入香港无线台当艺员,亦灌录过几张国语细碟,曾与妹妹斑斑(当年叫彬彬)及4位男乐手组成The Bumble Bees乐队。1973年,斑斑加入无线《欢乐今宵》,并与森森组成森森斑斑合唱团,主要与其他歌手联合出碟,代表作有《神凤》、《星星月亮没太阳》等。1979年的《星星月亮没太阳》是森森斑斑合唱团唯一一张单独录制的大碟。
21、Danny Diaz and The Checkmates
戴乐民(Romeo Diaz)原是Danny Diaz and the Checkmates的键盘手,今天成为得奖无数的电影配乐家,编乐家和广告音乐首屈一指的制作人。戴乐民(Romeo Diaz)集演奏,编乐,作曲与监制于一身。曾任“百代”(EMI)音乐总监,其后参加电影配乐工作,除自已创作,亦常与黄霑连手。较着名的如《倩女幽魂》(1987)、《笑傲江湖》(1990)、《黄飞鸿》(1991)等。又创立“妙极”(Musicad)录音室,专责制作香港广告音乐。他的作品精致细腻,一丝不苟,因此获奖无数,屡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广告创作金帆奖”及美国广告界最高荣誉“基奥”奖(Clio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