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XOO

Digest

一位学者眼中的新西兰

作者:李晶 发布时间 09/12/28 来源 中华民族

  新西兰是深藏在太平洋深处的一个景色如画的岛国,总面积268680平方公里,人口4054200(2004年3月),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089人。居民以欧裔白人为主,约占总人口的80%,土著居民是毛利人,约占总人口的15%。新西兰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世界上人口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另外一个特点是没有大城市,在新西兰所有城市中只有奥克兰人口超过50万。
  新西兰远离世界各大陆,从任何一点距离陆地都在1000多公里以外,和最近的澳大利亚距离1600公里,南部为南极洲,北部则与斐济和汤加两个岛国隔海相望。如果不是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和外界相连,新西兰真的成为孤悬于太平洋中的孤岛了。历史上毛利人就曾在此居住800年不被世人所知。
  新西兰是个年轻的国家,这里1000年前还没有人类的足迹,200年前还没有国家。新西兰的历史只有150年。从理论上讲新西兰的所有居民都是移民,但是毛利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毛利人最早是亚洲居民,在三世纪时向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亚群岛迁徙。据资料记载,毛利人的祖先古比是一位航海家,在一次航行中发现了新西兰,当古比到达新西兰北岛时,他把南阿尔卑斯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误以为是空中的白云,他的妻子就把古比发现的这个岛称为“长白云的土地”,毛利语“Aotearoa”。在古比船长发现新西兰后毛利人的祖先从波里尼西亚群岛出发,乘坐古老简陋的独木舟,横渡3200公里的海洋,在太平洋上经过漫长艰险的航行到达了新西兰,真正开始了人类居住在新西兰的历史。而当古比船长踏上这个偏远的岛屿——人类这最后一方未知的土地后,人类对整个地球的认识终于完整了。
  第一位发现新西兰的欧洲人是荷兰的探险家塔斯曼,他在1642年发现了新西兰,当他环岛一周后他认为这个岛的地形很像荷兰的“zealand”省,因而起名“New Zealand”意为新的海上陆地,此名一直沿用到至今。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新西兰的殖民化的过程是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在世界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白人移民国家的原住民都经历过黑暗阶段,早期白人的开拓史,意味着原住民失去土地,人口急剧减少,甚至被大肆屠杀。英国人来到新西兰时,他们没有把当地人变成奴隶,也没有掠夺他们的土地,没有像美国对待印第安人,澳大利亚对待土著人那样暴力屠杀同化。为了取得对新西兰的统治权,1840年6月英国政府同毛利酋长签署了著名的“怀唐义条约”(Treaty of waitangi)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毛利人通过出让主权给英国而使所有的毛利人平等的成为联合王国的公民,得到大英帝国的保护。毛利人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河流,除非毛利人同意方可买卖,同时也确立了移民的合法地位。虽然现在新西兰国内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民族学家对“怀塘义条约”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虽然条约签署以后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他们之间也存在分歧,也爆发过不同程度的争斗,但是怀塘义条约使毛利人与白人享有同等的平等的生存权利,外来者和土著人共同拥有这片详和的土地,并保证了毛利人对土地及其资源的所有权,从而使毛利人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粹得以非常完整的保存下来。新西兰建国时毛利人口当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5%,而目前毛利人口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5%,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白种人。毛利文化也已成为新西兰的象征。
  我在国内是从事民族问题教学和研究的,所以到了新西兰后我非常关注土著毛利人的生活现状。开始的时候我得到的都是有关毛利人负面的信息,比如:毛利人不爱劳动,毛利人犯罪率高,毛利人吃社会救济的多等等。突然有一天,一位学者告诉我,根据DNA鉴定以及语言字家的研究有部分学者认为毛利人来自中国。当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突然有了一种本是同根生的感觉。我的研究也自觉不自觉地更多的关注造成毛利人现状的社会的和政府的原因。从这件事上我有个体会,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你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思想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态度。
  新西兰毛利人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传统习俗,如文身对毛利人不仅是装饰,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男子可以在脸臂、女子只能在嘴唇或鄂部刺纹。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最有代表性的毛利传统舞蹈可能就是(hakal)哈卡,这是一种决战前鼓舞士气、震慑敌人的舞蹈。舞者赤裸上身,下着黑白相间的草裙,动作粗犷有力且高声喊叫。新西兰的橄榄球在世界上是很出名的,被称作新西兰的国球。因国家队的服装是黑色而得名全黑队,他们每场国际比赛都以此舞开始。在毛利的传统礼仪上最让世人注意的就是毛利人的碰鼻礼,这在当今世界各民族的礼节中是非常独具特色的。在去新西兰之前,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介绍毛利人的碰鼻礼,但对它的含义并不了解。到了新西兰后,我在同毛利人接触时,我不愿意握手而更愿意碰鼻。在新西兰一般的场合毛利人也都是拥抱或握手,只是在很正式的场合才碰鼻。我在拜访新西兰怀卡多大学著名的毛利教授tumie时,就碰鼻礼的来源请教过他。记得当时我很委婉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说我是中国的蒙古族,各地蒙古族见面礼节是不同的,我家乡的蒙古族见面问候时双手放在腿上,身体放低,然后用蒙语说您好。这个礼节的来源,是因为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在马上不方便拥抱或握手,这种礼节不管是在马上还是步行相遇时都很方便,然后我说我很想知道毛利人的碰鼻礼的来源。tomie教授非常认真地介绍了碰鼻礼的来源,大意就是毛利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首先创造了人的呼吸,然后是其他器官,所以见面后人们首先碰鼻感情通过鼻子流遍全身。任何民族都有他独特的心理素质、文化背景,我虽然不信神,但是我尊重他们的信仰,抛开上帝碰鼻通过身体的接触还是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情感,当我结束这次拜访时我和temie教授碰鼻告别。
  在新西兰期间我还参加了毛利人的一项传统的聚餐的活动,毛利语称作是(hangi)。先在泥窖里放进烧红的石头,上头放上新鲜叶子包好的食物,再封上泥窖,利用石头的热气漆器焖烤,很像我们的石头烤肉,所不同的是一次要放几百份食品。几小时后食物拿出来送到一个公园,大家在公园自由领取,有的是一个家族、有的是几个朋友,在地上围成一圈,谈笑风生,尽情品尝。当时的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食物的好坏,而是来参加活动的不仅仅是毛利人,还有很多白人,大家的关系那样的融洽,我感觉这是新西兰的传统,不只是毛利人的传统活动。所以在新西兰你会随时感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的文化,一个土著民族的文化,经过150年长期的交往融合,仍然这样深深地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活,而且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传统没有排斥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也没有排斥古老传统,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非常和谐的共同存在于此,这在世界上是很难见到的。
  在新西兰不仅毛利人很多独特的传统成为新西兰的象征,而且毛利人的生活态度、生活观念也影响着白人,毛利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大约在100多年前毛利人曾把75000公顷的一块公园捐献给英国皇室,当时毛利人提出的条件就是必须保护公园的自然环境,在这一崇高的行动感召下,新西兰通过了一项环境保护法案,正是这条法案让今天的新西兰在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人类保护自然遗产的典范。毛利人首领国王哈雷特拉曾经说过:“大自然的遗产将永世长存,而人类的活动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毛利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深深影响着欧洲白人移民。今天新西兰国土的1/4仍然覆盖着森林,并且受到公园、保留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在新西兰无论是普通的住户,还是公共用地,所有地方都是绿地,没有任何裸露的土地,甚至在公路两旁的树坑里你都看不到土,他们在树坑里放上石头、木块等。城市里没有一点灰尘,新西兰人喜欢光脚走路,无论在大马路上还是在商店里总是能见到光脚行走的新西兰人,马路上也经常能见到女士手里拿着两只高跟鞋光脚在行走。
  根据2003年6月的资料,按年度计算,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2亿美元,人均GDP为3.19万新元(1.8万美元)。新西兰发达的经济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新西兰全国51%的土地为天然牧场和农场,29%的土地为森林,有6万多个农场和牧场,饲养4000万只羊,516万头奶牛、肉牛450万头,鹿164万头,人均10几头牲畜。新西兰海域面积辽阔,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是其领土的5倍多,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的经济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能源结构多样,石油、天然气、地热、煤以及金、铁、砂、银等矿藏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新西兰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二,新西兰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正确的发展定位。新西兰经济发展定位于外销,因为一个400万人口的小国,靠内销是不可能做强的,所以他们的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及各项法规都是同世界接轨。现在世界乳酪需求量的25%是新西兰供应的,羊毛出口量为世界羊毛总量的23% ,食品的80%是用于出口,新西兰食品法的制定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第三,经济高度发展得益于他们富于创新。他们把国民生产总值的1.1%投入科研开发工作,而且形成了公共部门及各大学和私营部门共同合作的科研体系,他们不断的研发新产品提供给国际市场。比如kiwi果,这本来就是中国的猕猴桃,当年新西兰女教师叫伊莎贝尔·弗莱瑟将一把猕猴桃种子从中国带回新西兰,这把种子就是如今新西兰kiwi果的源头。在1952年的时候,新西兰还是以中国猕猴桃的名称外销英国,但是他们不断地对猕猴桃进行研究改良,不断开发新品种,经过他们的改良,现在的猕猴桃果皮被退了毛,果肉变为金黄色,酸涩味也消失,代之以热带水果风味的甜香,中国的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kiwi果了,而且身价百倍硕大如鸭梨,风靡全球,出口70多个国家,甚至还返销到了中国。现在,新西兰人仍然不停地到中国采集品种带回去改良研究。我们在吃猕猴桃的时候感觉很麻烦,是切开吃还是剥皮吃?新西兰就研发了一种吃kiwi果的专门工具,特别方便,总之对此研究到家了。 新西兰的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在新西兰畜牧业、园林都包括在农业中,在这个大农业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才10%,但国家60%的外汇收入是这个大农业创造的。据1999年统计,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奶63.3吨,羊肉3.8吨,羊毛2吨,奶酪1.1吨,黄油2吨。我去过一个农场主家,他的农场饲养了近千头牲畜,但只有3—7名工人,它的机械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新西兰的经济高度发展,同时新西兰又以“福利国家”著称于世。早在1898年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就已引入了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在今天形成了覆盖所有人群的福利。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有牛奶费,上学有助学补助,工作有失业补助,离婚有生活补助,病了有康复补助,60岁以上有养老金,最后死了还有葬礼津贴。新西兰国家在福利上每天要花费2000万新元,每小时近百万,365天天天如此。仅以1994年到1995年度为例,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为90亿新元。这么大的福利资金会不会给政府造成过大的压力呢?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新西兰用于福利的资金是来源于新西兰的税收收入。新西兰是全球实施最有效的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也是高税收国家。在新西兰所有商品及服务都包括12%的商品服务税,而作为一个新西兰公民,不论你在哪里赚的钱,都要向新西兰当局缴税,包括个人工资、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等。而税务居民和普通的新西兰公民是不同的,既使你不是新西兰公民,但你可能是税务居民,因为任何一个外国人如果你想在新西兰找一份长期或临时的工作,首先要在新西兰税务局申请一个IRD号码(税务身份证号码),你才能工作,否则你打工不会受到法律保护的。新西兰人纳税意识非常强,他们会非常自觉地按自己的收入纳税,不管是正式工作还是业余工作获得的收入都要纳税。纳税多少根据具体的收入来定,收入越高纳税越多。年收入3.8万新元以下要交纳19%的税,年收入在6万以上交39%的税。所以新西兰是个很特殊的国家,按一般正常的理论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但在新西兰可以这样说,多劳并不一定多得,不劳也得。因为赚钱越多交税越高。一个高收入者当他纳完税后得到的实际收入和一个中等收入者纳完税后得到的收入相差无几。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这种分配制度民众尤其是高收入者没有多大的不满,原因一个可能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致,还有一个可能是受宗教观念的影响。比如说社会的公平、友爱以及在此理念上延伸出的扶持弱势群体、资源共享等等的价值观。宗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稳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西兰的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生活有保障,生活舒适,所以人们的心态也是非常平和的,就像新西兰的天气一样,春夏秋冬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人用不着担心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的生活,孩子到了18岁就必须离家独立生活,所以感觉亲情很淡很淡,这是让我最受不了的一点。新西兰人让我感觉他们不会因某事激动万分,也不会因悲伤而痛苦万分,用一位中国朋友的话讲,“新西兰的生活没有兴奋点”。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新西兰运动员获得自行车金牌,一个400万人口的小国能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我想象着第二天肯定激动成一片,但第二天完全没有我想象的任何激动场面。当我到达办公室向我的同事表示祝贺时,他们非常有礼貌的表示感谢,同时也祝贺中国所取得的好成绩。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我在2005年圣诞节那天专门从住处赶到城里想看看西方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当时中国朋友告诉我不要去什么也没有,我不相信,果然圣诞节那天街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一辆车,所有的饭店、咖啡馆、商店全部关门。圣诞后的第三天商店开始营业。当我问新西兰朋友圣诞是否和朋友一起庆祝时,他们非常奇怪我能问这样的问题,他们反问为什么要和朋友一起过呢?过节要和家人在一起的。这几年国内也过起了圣诞节,而且红火程度要比国外还热闹。实际上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以集体为中心,所以办事总是要考虑别人的看法,外国人以个人或以小集体为中心,不管别人怎么说,为自己活着。新西兰人虽然生活很富裕,但不讲究穿戴,以自然舒适为原则。除了正式的场合很少见到西装革履,这和中国人的观念又完全不同,中国人勤劳能干,省吃俭用,喜欢存钱,又喜欢讲究穿戴和布置家。新西兰人买一个电饭锅也要分期付款还个把年,他们喜欢把钱用在旅游和文化娱乐上。下面这组数字可以说明他们的消费取向,新西兰家庭一周总开销为665元(新元)其中食物110元,房屋127元,服装29元,交通116元,报刊烟酒娱乐190元。可见穿戴在整体开销中的分量。新西兰统计局有一项统计,新西兰人在2004年内用于出外旅行的开支达30亿新元,每位旅客每次旅行的平均开支为2277新元。
  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没有竞争压力的社会环境,多导致新西兰人尤其是妇女很胖,有的都走不动路,不是在走路而是一点一点的向前挪。有时你会看到前面停了一辆汽车,车门打开一条腿下来了,半天移下来了另一条腿,然后一个硕大的身躯下来了,这时汽车底盘呼的升起来了。商店里的衣服要多肥有多肥。我在新西兰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我不胖,而且自我感觉身材还很好。有一次在一个商店里见到一条裙子,毫不夸张的说就像麻袋。当时我脱口说了句,这哪是裙子呀简直惨不忍睹。服务员听后马上过来问,您在说什么?您需要帮助吗?我不知怎么回答只好说这裙子真好看就是太肥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新西兰人大多不减肥,尤其是年轻人。我问过我的朋友,为什么不减肥?太胖了对身体不好,他们会说,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和我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新西兰人生活富足无忧无虑,这里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可能没有什么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在一段时间里我也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有几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有个新西兰朋友叫Rosene,她请我参加她女儿21岁的生日晚宴,21岁在西方社会带有成人礼的意思,所以非常隆重。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进入晚宴大厅时,首先进入我的眼帘的是大厅正中的墙上挂着一面很大的新西兰国旗,另外每张就餐的桌子上还都放着一面小的新西兰国旗。当她的父母、朋友包括毛利朋友把手放在胸口高唱新西兰国歌,当母亲把印有新西兰国旗和国歌的体恤衫作为礼物送给女儿时,当所有来宾在国旗上签名留念时,我深受感动。我也在奥新军团纪念日那天(4月6日)来到无名英雄纪念碑下,我见到许多老人和年轻人在献花,祭奠着那些为人类正义和和平献身的海外的新西兰英雄们。我还在新西兰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两个白人兄弟,一个身体强壮是个军人,一个身患怪病要靠输弟弟的血才能活命,有一天弟弟接到命令要去国外“维持和平”,兵荒马乱生死难料,万一不测就是两条性命。两家人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弟弟毅然决然奉命出征。哥嫂含笑相送,待媒体群拥而至,战舰已经起锚。在新西兰期间我了解的这些情况,不仅使我感动而且使我思考,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了解还是太少,我们需要改变过去对资本主义国家某些固定的看法,一种制度一个社会能够存在下来发展下来,一定有它的先进性,同样一种社会制度如果得不到他的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同样存在不下去。爱国主义除了在特定的情况下都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异国他乡的一年时间里我对爱国主义确实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当他在国内时对祖国的概念反映不是很强烈,但当你离开你的祖国在异国他乡时,你对家的思念对家的感情就外延到了你的祖国,你会不由自主地关心和关注你的国家。“走遍祖国最想母亲,走遍世界最想祖国。”虽然在新西兰的一年中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我的老师越来越熟悉,朋友也越来越多,但始终无法让我找到家的感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观念,以及满眼的金发碧眼,不时的提醒我这是在他乡,所以干什么都十分小心,永远不能像在自己的国家那样放松。在新西兰期间,我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举行的国庆55周年庆典活动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这让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当地成功的华人华侨。新西兰有16万华人华侨,他们发展的非常成功,也非常的富有,他们有的在新西兰已有几十年,几辈人都生活在这里。但有一点令我感动,那就是他们大部分人都保留着中国国籍而没有加入新西兰国籍,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不管他们有多成功,不管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有多深,仍改变不了的是他们是中国人这个信念。他们发言时都表示海外华人最关注的就是祖国强大,只有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才能直起腰。我在新西兰见到过越南难民、柬埔寨难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国家养不了了靠别人施舍。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和他的祖国相分离。一个人在外久了,你的外表可以改变,你的语言可以改变,但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是你身体中流淌着的中国人的血,永远改变不了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中华文化。实事求是的讲,外国人的有些观念、有些文化是很好的,但是拿到中国就未必精彩。比如说AA制从理论上讲是很好的,但是它就是缺乏那么一种气氛。吃喝也是一种文化,大家在一起非常放松,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有些问题在饭桌上就解决了。我在国外一点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回国前我请了一些好朋友吃饭,到结账时我去付款,可朋友们都不同意,最后个人付个人的了,弄的我非常不好意思:你请人花钱来了,人家还要感谢你,后来我再也不敢请人了。另外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孩子到了18岁必须离家独立,当然社会保障体系非常的好,你不用担心孩子的生活或工作,所以老人很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这和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实难吻合。
  在新西兰很多老人年龄大了以后就住到老人公寓,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社区,社区里也都是一家一家的小别墅,老人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独立的生活,但是有一些统一的管理,有一些有组织的活动。等到年龄再大些不能自理时就要到老人院生活了,靠别人帮助你生活了,但不是你的子女。我经常在公交车上见到步履艰难的老人的背影,我也经常在报上看到某某地区一位老人在家死了数天后才被发现的报道。有人说新西兰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堂,我说新西兰的确是孩子的天堂,但绝对不是老人的天堂。我在新西兰时经常打电话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中国的老人很幸福,当然我不仅仅指物质而言,最主要的是指精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赡养父母重视友情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大力的发扬。亲情友情爱情是我们中国人所向往和珍视的,也是我能按时回国的唯一的原因。记得走出北京国际机场时面对满眼涌动的人群,我的感觉一下就回来了,啊这就是中国,多么熟悉和亲切的场面。不管这些文化和你所面对的生活是好是坏,这都是你的生活,你的家,你在这里是主人不是过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各自国家的热爱和关注。记得在新西兰时有一天我的导师给了我一个网址,并说我相信这里面的内容你非常需要,我打开网址一看是一个办理移民的相关手续的网站,我明白了导师的意思,慎重考虑后我向导师表达了学习结束后将按期回国的决定。此后导师再向别人介绍我时总是说的一句话就是“李教授是中国非常有责任心的学者”。其实人类有很多本质的特性是共同的,如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责任心以及友爱、善良、平等、正义等等,只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既然如此,各种文化都应有平等的存在的理由,我们没有必要把一种价值观非要强加到另一部分人身上,和谐世界并不是无差别的世界。
  任何国家都有他的社会问题,只是不同国家社会问题的内容及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在新西兰贫富差距表面上看相差不大,因为人们不讲究穿戴,更不讲究名牌,人人有住房,汽车是代步的工具。可你深入地分析,一般的住房十万到三十万新元,但一百万到八百万新元的住房也有。三万、五万新元的汽车满街,但三十万、五十万新元的汽车也很多;三万、五万新元的游艇一般老百姓拥有 ,但也有数千万的游艇。这样的贫富差距难道不大吗?事实上贫富差距也是很大的,只是因为整个国家比较富,富的不张扬,生活贫的那一级也可以体面的生活。
  新西兰白人和毛利人的关系就一般情况来讲还是很融洽的,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而且也是这种制度所解决不了的,那就是毛利人土地问题。怀唐义条约确定了毛利人和白人的共同权力,而且保证了毛利人对土地河流等资源拥有的权力。但是建国以后白人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低价买卖、征用,使毛利人的土地越来越少,150年来毛利人争取土地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2月6日是新西兰的建国日,但是毛利人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一些争取土地的活动。1975年9月14日,由被称为“国母”的毛利领袖菲娜领导毛利群众进行了名为“土地长征”的活动,他们徒步从北地前往首都惠灵顿请愿,请愿队伍完成1100公里的长征于同年的10月13日到达惠灵顿,这件事在当时曾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新西兰政府对毛利人的要求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为纠正过去的错误,专门成立了怀唐义土地法庭,对长期以来违反怀唐义条约侵占毛利土地的行为给予赔偿。现在新西兰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巨额资金进行赔偿,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旅游业发展,另外考虑到大多数人利益的需要,2003年12月17日新西兰出台了海滩海床法,规定把海滩海床归为公有。这一法律引起了毛利人极大的不满,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联合国人权组织也出面干涉,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奈之下议会又出台了一个修正案,如果毛利人能拿出证明其在某地区具有祖传的或传统的关系,毛利土地法庭有权授予权利。在我看来这是个极为难办的事情,从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考虑,归全体人民享用是应当的;依从毛利人考虑也有道理,这本来就是我的,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私有制,因为私有制使社会的各个集团和各阶层之间以及政府和这些集团阶层之间无法形成共同的利益。
  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新西兰劳资之间也时常因要求增加工资而发生矛盾。我所在的怀卡多大学就发生过全体教师因要求增加工资罢工一周的情况。上万名留学生一周不能上课,学生的损失有多么大。
  2004年,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市爆发了3000名医院护士和医院职工持续几天的大罢工,也是要求增加工资。2004年奥克兰市1000名汽车司机罢工4天,导致大量的私家车上路,主要街道严重堵塞,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然在新西兰法律是非常健全的,人们在罢工前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而且由于国家经济能力强,罢工者提出的要求总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新西兰政府也在不断地对其政策进行改良,不断地调整社会各个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经济要求,从而使整个社会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但是作为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
  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将使人类奋进的脚步勇往直前。而人类最终实现的理想社会,必然包括在这之前所有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美好的进步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今天所创造的包括物质和文化方面优秀的东西,都将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