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XOO

Digest

历数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

作者: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 10/01/30 来源 新浪科技
历数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组图)
勇敢者的游戏


 

历数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组图)
勇敢者的游戏


 

历数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组图)
勇敢者的游戏


 

历数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组图)
勇敢者的游戏


 

  勇敢者的游戏

  ——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出舱(上)

  文/子衿

  前两期栏目中,我们同大家一起回顾了人类的第一次航天出舱活动。在这一期中,我们继续带大家走近“出舱”这一“勇敢者的游戏”,临近那一个个经典的瞬间,希冀通过文字的镜头定格,来完成某种精神的纸上游走。

  第一次无人留守的太空行走

  2004年2月26日,美国航天员迈克尔•福阿莱和俄罗斯航天员亚历山大•卡列里在国际空间站上同时出舱后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是自2000年11月国际空间站住人以来,航天员首次在站内无人留守的状态下进行太空行走,就此成就了国际空间站的首幕经典“空城计”。

  通常,空间站应在有三名航天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太空行走,其中两名航天员同时出舱以便相互照应,另一名航天员留在空间站内,负责操纵和监测系统,并检查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情况,以便出现安全问题时,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帮助他们返回空间站。但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途中失事以来,美国剩余三架航天飞机一直处于停飞状态,因此只能依赖俄罗斯的宇宙飞船为空间站进行人员补充和后勤供应,空间站也不得不“裁员”,长住居民人数由3人减为2人,处于人员紧张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太空行走,自然为航天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这次太空行走计划持续5个半小时左右,主要任务是更换空间站外由日本和俄罗斯提供的一些科学实验设备;在空间站外放置一个激光反射装置,以确保拟于2005年发射的欧洲无人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能够精确对接;更换空间站上老化的天线;把欧空局的一个电子人体模型“兰多先生”安放到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外,测量宇宙射线对人体的长期影响,为今后进行的火星载人飞行做准备等。

  当太空行走进行到3个多小时时,卡列里向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报告说,他所穿的航天服中的冷却装置好像出现了故障,头盔内有些潮湿,“感觉出奇的暖和”。几分钟后,他继续报告,“我的头盔里在下雨,面罩上都是水”。 虽然他的视线并没有受较大影响,但收到消息的俄罗斯航天局官员当即决定让他们提前结束太空行走,并建议卡列里马上休息,不要活动。与此同时,福阿莱仍在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回到空间站以后,福阿莱检查了卡列里的舱外航天服。负责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飞行的俄方专家索洛维约夫说,检查后发现卡列里的航天服里面调节温度高低的升华器失灵,无法制冷。

  所以这次太空行走只进行了3小时35分钟,比原计划整整缩短了2个小时。但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介绍说,卡列里和福阿莱在短暂的太空行走中已经完成了原计划一半以上的任务,其中包括将欧空局的电子人体模型“兰多先生”安放到国际空间站的“星辰”号服务舱外面并为其拍照,更换了空间站外用于俄罗斯和日本材料实验的部分设备,还清理了空间站外的一个天线。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来得及完成在空间站外安装激光反射器等其他一些太空行走任务。按计划,安装激光反射器的目的是保证次年发射的欧洲ATV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精确对接。但地面控制人员称,提前结束太空行走对空间站未来运作不会产生影响。

  此前,地面控制人员曾为这次太空行走做了大量准备,并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安全分析。

  然而 “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导致太空行走提前结束的却是航天服里一个温控装置的小故障。

  一年后,空间站又一幕“空城计”上演,当时的航天员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里有个无人居住的‘家’。”

  链接:兰多先生

  “兰多先生”是一个人体模型,它由一种接近人体化学成分的特殊材料制造而成,高110厘米,里面安装了上百个探测器及传感器,可以记录开放太空中所受到的太空辐射数据并将其传送到空间站的电脑内。这些数据将被保存到特殊的电脑硬盘里,其中部分数据信息将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兰多先生”于2005年8月被拆卸下来并被带回空间站内,其内部的探测器被返回的“联盟”TMA-6载人飞船带回地面供专家分析,以了解太空飞行过程中人体各器官所受的辐射情况,并制定出在火星载人飞行或月球载人飞行过程中能有效保护航天员身体健康的方案。模型内部探测器更新后被重新放回太空并继续进行相关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8日上午11时46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0时46分),国际空间站第一位女指令长——来自美国的佩吉·惠特森成就了两项历史性时刻。她不仅与飞行工程师塔尼一起完成空间站第100次太空行走,也成为了太空行走累计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这次行走被称为“发现真相”之旅,任务为寻找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相关设备先前出现的几个故障的原因。惠特森彼时已完成5次太空行走,此次耗时6小时56分钟的行走结束后,她的累计太空行走时间已经达到32小时36分钟,刷新了此前由美国女航天员苏尼特·威廉斯创造的女航天员累计太空行走时间纪录。于是NASA宣布,惠特森成为世界上太空行走累计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这次历史性太空行走因为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人员的谐趣对话,多了几分轻松。

  塔尼采集转动装置表面颗粒物时说,装置齿轮转动时,表面被磁化的颗粒物也跟着移动,看起来像是排队前行的蚂蚁。“它们像是活的,还挺闹腾,”他说。

  一名地面人员问女指令长惠特森,太空行走是否比做饭和缝衣更有趣。惠特森回答说:“请转告他,我回去后会负责照顾他。不过,照顾方式可能不会让他好受。”

  虽然气氛轻松,但航天员和地面人员深知,每次太空行走实际上都是一次历险。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无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远近大小和移动速度快慢。如果一次疏忽导致航天员脱离空间站,航天员可能会迷失在茫茫太空,成为人体卫星。

  勇敢者往往幽默,而幽默也每每让勇敢者更加勇敢。

  链接:

    ◆2006年10月25日,“发现” 号航天飞机同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对接时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惠特森还曾创造了另一个历史。在距地球322千米的高空,惠特森与“发现”号女机长帕姆·梅尔罗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这标志着太空飞行史上首次有两名女指挥官带领机组人员同时在轨从事科研活动。

  ◆惠特森现年48岁,她在艾奥瓦州比肯斯菲尔德附近的养猪场长大,是一名生物化学研究人员,已婚无子女,1996年成为航天员。惠特森是国际空间站第16批长期考察组成员,她于2006年10月和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及马来西亚首位航天员谢赫·穆扎法尔·舒库尔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来到国际空间站。惠特森担任指令长。此前,惠特森曾于2002年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过一段时间。

  2007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员帕拉金斯基完成历时7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成功修补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电池板依然带电,而且破损点距离工作舱足有半个足球场远,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个小时,英国《泰晤士报》曾评论说这次任务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危险的太空行走。

  帕拉辛斯基在担任航天员之前曾是一名急救医生。可彼时他的“病人”变成了国际空间站。2006年10月底,太阳能电池板上就出现了裂缝。NASA曾多次警告,如果不修复这块太阳能板,国际空间站工作将全部暂停。

  帕拉辛斯基必须行走约1小时才能到达破损点,但在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太空行走离开工作舱的距离不会超过半小时的路程。帕拉金斯基和惠洛克在10月30日太空行走时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P6组件挪到一个永久位置上,并试图将这套太阳能电池板打开。这套太阳能板由31块板条组成,它完全展开后长达76米。当天,他们发现第二块板条边缘有裂缝。经分析有两条裂缝,一条有2.5英尺(约75厘米)长,另一条长度大约为第一条的三分之一。NASA决定的修补方案是为破损电池板上安装固定“扣链”。帕拉金斯基的工作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破损处上打孔,再将“扣链”两端的铝片固定即可,其危险性相当大。

  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还可能会受到损毁的太阳能板超过110伏电压的电击。尽管110伏电压不会致命,但一旦触电,航天员也将处境危险,因为他使用的工具可能熔化,遭电击后不受控制的动作也可能造成手套和航天服破损。加上返舱距离远,出现意外后,他的备用氧气可能不够用。为防止遭电击,帕拉金斯基使用的所有金属工具外都包裹了三层绝缘胶带,还在自己航天服的手套外加了一副手套。帕拉金斯基先剪掉一个铰链和缠成一团的电线,再装上5个自制“袖链”加固破损铰链,使35米的太阳能板能完全展开。NASA太空行走训练中心主管戴维·沃尔夫都形容,安装“袖链”的过程好像“戴着拳击手套缝纫”。

  当“病愈”后的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展开时,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们兴奋地欢呼:“干得漂亮!太好了!”——这,是对勇敢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