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XOO

Digest

那些被改变的历史!谈照片后期的故事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 10/02/03 来源 泡泡网

    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1月30日 随着摄影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在所难免。看看我们手中所使用的相机,无需胶片,只需要一张记忆卡就可以存储我们所见所拍的画面。而一些专业的处理软件,可以帮助人们在拍摄照片之后对照片进行色彩,对比等多元化的改进。不过,朋友们是否知道,摄影后期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一些高超的摄影后期技师可以改变照片真实呈现的状况,改变事物原本发生时的形态。即使是在胶片摄影盛行之时,后期技术依旧可以在原始底片的基础上做出惊人的改变。今天,我们的文章就是来谈谈这一系列被涉及的话题。

 


 

    纵观摄影历史的长河,第一宗造假照片出现在1860年。这幅林肯的照片实际上是在参议员约翰·卡尔霍恩的身体上安了林肯的头。请注意,历史上第一幅永久映像出现在1826年,而伊斯曼干版公司(柯达前身)直到 1881 年才成立!

 

    在当时的年代就可以做到这般的移花接木,人类的聪明才智看来多没有用到正道上。

  

    无独有偶,1865年,著名的摄影家马修·布莱蒂( Mathew Brady ) ——人类史上第一个全面报道战争进程的摄影记者,拍摄的歇曼将军( General Sherman )和他的同僚们。照片中最右面的富兰西斯·布莱尔将军( General Francis P. Blair )是后来加上去的。

    作为最重要的新闻表现工具,新闻摄影是摄影发展史上一个关键的分类。而因为一些造假的新闻照片被披露出来,我们现在很难再相信自己的所见了。造假手段的多种多样让假照片有时可以乱真,人们也不可能对每一张照片都持怀疑的态度而仔细查验,所以假新闻照片会频频现身媒体,误导读者。从新闻职业的角度来看,记者的天职是通过报道内容提供客观的事实,新闻是要将事实予以还原,而不是由记者编造事实。无疑,目前层出不穷的假新闻、假照片令人忧虑。
 

    在早先,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原因,杂志报纸等媒体会根据当时社会政治因素对所刊登的照片进行修改和选取。于是乎,很多被“修改”的照片大量出现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不光外国,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被“更改”的历史照片。

    这是1933年萧伯纳访华时,在宋庆龄寓所与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初见于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鲁迅》画册中,后来还制成过明信片,现在在网络上也常可见到。然而,这竟是一张被修改过的照片。

    在现代社会,因照片处理而引起轩然大波的当属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用相机证实野生华南虎的存在之事。当月12日,陕西林业厅将华南虎照片进行公布,照片真实性遭到专家、网友等各方面质疑。种种疑惑,引发全国性关注;各种争论四起,“挺虎派”和“打假派”争论不休。

曾轰动一时的“周老虎”事件

    有人指出虎照为年画,此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时至今日“华南虎事件”仍未平息。不过但凡有一些摄影常识的人们都可以看出这幅“虎照”的问题所在。这应该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作假照片了。

   相信很多朋友们也希望可以自己对一些照片进行处理。“造假照片”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的时候,对照片进行处理后的效果反而具有绝对的喜剧色彩。

  

    掌握后期技术的人们往往善于恶搞,比如把电影海报上的脸换成其他人的,于是乎,我们知道了在网上非常出名的“小胖”。而一些影视明星能够迅速的走红,其实也要归功于照片的“再处理技术”。

在某次阅兵时 奥巴马的脸与一名表情喜气洋洋的士兵对换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光是国内,国外也有大批明星,政治界名人被人用“造假照片”陷害。

名噪一时的超女冠军,曾经是人们照片恶搞的对象

    照片后期技术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通过photoshop等等丰富的照片后期软件进行简单的照片后期处理。但是,无约束的,带有恶意的被篡改照片的泛滥引发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我们所熟知的“周老虎”事件,某摄影比赛的篡改冒名事件都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好的影响。而一些人无意的“恶搞”行为,也让相关的人受到伤害。于是乎,我们不禁要思考,照片的后期是不是要有个度。

电影主人公造恶搞

    在新闻摄影中,不真实的照片滥用在报道中是新闻刊载界的大忌,如果被发现,相关人员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路透社在80年代,曾经刊登了一副被续接的战地照片,为了加强战争的残酷性,唤醒人们期盼和平的欲望,摄影师在后期中添加了当时战场上死伤的人群,后被发现照片有不实元素而遭到退佣的处罚。

    而名人照片被盈利机构私自篡改滥用,被起诉的案子也是不胜枚举的。比如之前某名人照片被美容公司后期后滥用的案子等等。随着快餐型信息社会和网络的蓬勃发展,恶搞文化已经大行其道,还是有更多的人在做着自己的后期照片,篡改着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