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粤商文化阻碍岭南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最近这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猛,然而,在岭南粤地,却有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深沉文化原因。
一个摆在天河城货架上的会跳舞唱歌的机器人玩具,售价是168元。在万菱玩具精品批发市场,批发商给它开出的零售价是80元。而它的出厂价,只有不到40元。也就是说,一个玩具的流通成本居然是玩具本身的3倍。在这个168元的生意中,生产厂商赚到的只有几块钱甚至更少。
广东商学院流通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在中国,商品流通的损耗太大。很多时候,同一种商品,中国的售价要比国外的贵很多。”
流通渠道的过多损耗为中国的创业者留了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厂家和大分销商都在思考,如何减少流通领域的支出。减少的这些支出,一部分可以让利给消费者,使产品在价格上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部分则可以增加自身的利润率。在这方面,电器行业的国美和京东商城为各行各业的众多分销商提供很好的范本。
王先庆在广东商贸流通业的调研中发现,广东的大零售商、批发商观念很保守。很多人认为,他们搞他们的电子商务,对我们没影响。
在电子商务方面,整个广东已经远远落后于江浙。广东批发商素质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知识层次上不适应电子商务。在实体流通领域,广东在全国是领先的。但是在电子商务,却是落后于江浙的。未来,广东的商贸的流通业,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而粤商的保守,也是有它的历史和文化根源。首先,在文化上,粤商讲究务实。他们认为电子商务是虚的东西。有店、有东西摆来,才叫务实。务实过头,导致他们对发展趋势判断不清。其次,广东的批发商多是从小摊小贩发展起来的,受制于自身的知识和经历,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另外,广东的贸易结构大部分是出口,厂家对零售不感兴趣。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下,致使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
王先庆对这种情况感到担忧:“电子商务的明显优势越来越突出。而且这种优势越来越超过弱势它的弱势。虽然现在传统的批发、零售仍然是主战场,但这不妨碍电子商务成长。二者是此消彼长。批发零售是份额大,但成长慢;电子商务是份额小,但成长快。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传统永远不可能取消。关键是看传统和现代怎么融合。”
世界形势和消费方式以及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只有认识到这点才会重视起电子商务在未来的应用,也能因此走得更远。